人工合成抗菌肽体外抑菌作用的实验研究
| 提要 | 第1-7页 |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7-8页 |
| 第1章 前言 | 第8-24页 |
| ·抗菌肽研究进展 | 第8-21页 |
| ·抗菌肽的发现 | 第8-9页 |
| ·抗菌肽的性质与分类 | 第9-11页 |
| ·抗菌肽的生物学活性 | 第11-13页 |
| ·抗菌肽的作用机理 | 第13-16页 |
| ·抗菌肽的化学合成 | 第16-19页 |
| ·抗菌肽的应用前景 | 第19-20页 |
| ·抗菌肽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20-21页 |
| ·MIC实验方法比较 | 第21-22页 |
| ·常量肉汤稀释法 | 第21页 |
| ·E实验(E-test法) | 第21-22页 |
| ·微量肉汤稀释法 | 第22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2-24页 |
| 第2章 实验内容 | 第24-42页 |
| ·实验材料 | 第24-27页 |
| ·菌株 | 第24页 |
| ·抗菌肽 | 第24-25页 |
| ·主要试剂与耗材 | 第25-26页 |
| ·仪器设备 | 第26页 |
| ·主要试剂的配制 | 第26-27页 |
| ·实验方法 | 第27-30页 |
| ·细菌OD值与浓度的标准曲线测定 | 第27-28页 |
| ·抗菌肽的合成纯化 | 第28页 |
| ·抗菌肽疏水性测定 | 第28-29页 |
| ·V13K 在LB 与MHB培养基中MIC比较 | 第29页 |
| ·抗菌肽最低抑菌浓度实验 | 第29-30页 |
| ·实验结果 | 第30-37页 |
| ·十二株细菌的标准曲线 | 第30-34页 |
| ·抗菌肽疏水性 | 第34页 |
| ·L-V13K在不同培养基中MIC | 第34-35页 |
| ·抗菌肽MIC实验结果 | 第35-37页 |
| ·讨论 | 第37-42页 |
| 第3章 结论 | 第42-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9页 |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第49-50页 |
| 致谢 | 第50-51页 |
| 中文摘要 | 第51-53页 |
| Abstract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