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8页 |
·研究背景 | 第15-18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24页 |
·航空安全与机场安全研究 | 第18-20页 |
·事故风险识别致因理论的研究 | 第20-23页 |
·安全评价的研究 | 第23-24页 |
·灰色理论应用研究 | 第24页 |
·预警管理研究 | 第24页 |
·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4-25页 |
·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 第25-26页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26-28页 |
·论文主要研究方法 | 第26-27页 |
·论文的技术路线 | 第27-28页 |
第二章 机场安全问题及其灰性 | 第28-47页 |
·机场安全在航空运输安全系统中的作用 | 第28-30页 |
·航空运输系统 | 第28页 |
·机场组成 | 第28-29页 |
·机场安全的意义 | 第29-30页 |
·航空地面事故鉴定标准与等级分类 | 第30-31页 |
·中国民航地面事故标准 | 第30-31页 |
·航空地面事故等级分类 | 第31页 |
·机场安全事故实例 | 第31-40页 |
·机场机坪安全事故 | 第31-36页 |
·机场安全保卫系统事故 | 第36-37页 |
·机场跑道滑行道安全事故 | 第37-38页 |
·机场净空安全事故 | 第38-40页 |
·机场安全系统的灰性和灰色分析问题 | 第40-46页 |
·灰色系统的基本概念 | 第40页 |
·机场安全系统的灰色特性 | 第40-42页 |
·机场安全系统的灰色分析问题 | 第42-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三章 基于事故树和灰色关联的机场事故风险识别方法 | 第47-58页 |
·风险的识别 | 第47-48页 |
·风险的基本概念 | 第47页 |
·风险识别的原则 | 第47-48页 |
·事故树风险分析方法 | 第48-50页 |
·事故树的基本概念 | 第48页 |
·事故树分析的基本程序 | 第48-50页 |
·灰色关联分析基本步骤 | 第50-51页 |
·基于事故树和灰色关联方法的机坪事故人为因素分析 | 第51-57页 |
·运用事故树定性分析机坪人为失误因素 | 第51-53页 |
·利用动态灰色关联方法定量分析机坪事故人误因素 | 第53-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四章 基于新陈代谢灰色马尔可夫模型的机场事故预测 | 第58-70页 |
·事故预测的意义 | 第58-59页 |
·预测的基本原理 | 第59-61页 |
·灰色系统预测模型 | 第61-64页 |
·灰色系统预测模型建立 | 第61-62页 |
·灰色系统模型的检验 | 第62-64页 |
·马尔可夫预测法 | 第64页 |
·机场事故灰色新陈代谢马尔可夫GM(1,1)预测模型 | 第64-67页 |
·机场安全事故数据处理 | 第65页 |
·建立灰色新陈代谢GM(1,1)模型 | 第65-66页 |
·状态划分和状态转移概率计算 | 第66页 |
·编制预测表 | 第66-67页 |
·应用举例 | 第67-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五章 机场安全风险的灰色评价和预警 | 第70-105页 |
·安全评价概述 | 第70页 |
·安全评价的原理和原则 | 第70-76页 |
·安全评价原理 | 第70-75页 |
·安全评价原则 | 第75-76页 |
·国内机场安全管理状况 | 第76-85页 |
·中国民航机场安全评估系统 | 第76-77页 |
·安全管理系统 | 第77-79页 |
·中国民航安全审计 | 第79-82页 |
·中国民航安全自愿报告系统 | 第82-85页 |
·机场安全风险灰色评价方法 | 第85-102页 |
·民用机场机坪安全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 | 第85-86页 |
·民用机场机坪安全风险评价指标的权重和样本矩阵 | 第86-87页 |
·民用机场机坪安全评价灰类的白化权函数 | 第87-88页 |
·灰色评价系数、权向量和权矩阵 | 第88-89页 |
·综合评价方法 | 第89-102页 |
·民航机场安全风险总体预警模型的设计 | 第102-103页 |
·应用举例 | 第103-104页 |
·本章小结 | 第104-105页 |
第六章 机场应急救援和设施选址鲁棒优化模型及算法 | 第105-117页 |
·民用机场的应急救援 | 第105-106页 |
·机场紧急事件 | 第105-106页 |
·航空器紧急事件的应急救援等级 | 第106页 |
·应急救援机构及其职责 | 第106-108页 |
·机场应急救援计划内容 | 第108页 |
·有限期要求的机场应急救援设施选址鲁棒优化模型及算法 | 第108-116页 |
·问题的描述 | 第108-110页 |
·符号和数学模型 | 第110-111页 |
·问题的分析 | 第111-114页 |
·算法及算例分析 | 第114-116页 |
·本章小结 | 第116-117页 |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 第117-120页 |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 第117-118页 |
·本文主要研究成果 | 第118-119页 |
·研究展望 | 第119-120页 |
参考文献 | 第120-132页 |
致谢 | 第132-133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