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一、流动人口犯罪现状 | 第11-22页 |
(一) 流动人口概述 | 第11-19页 |
1. 流动人口的概念 | 第12-13页 |
2. 流动人口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 第13-15页 |
3. 流动人口产生的原因 | 第15-17页 |
4. 流动人口犯罪的人格根源特征 | 第17-19页 |
(二) 流动人口犯罪的危害 | 第19-22页 |
1. 流动人口犯罪的历史危害 | 第19-20页 |
2. 流动人口犯罪的现实危害 | 第20-22页 |
二、流动人口犯罪的原因分析 | 第22-28页 |
(一) 社会经济制度对流动人口犯罪的影响 | 第22-23页 |
(二) 乡村文化与城市文化的冲突是流动人口犯罪的心理动因 | 第23-27页 |
(三) 模仿或从众心理对流动人口犯罪的影响 | 第27-28页 |
三、预防流动人口犯罪的社会对策 | 第28-33页 |
(一) 心理预防对策 | 第28-29页 |
1. 做好流动人口的心理疏导工作 | 第28-29页 |
2. 分级别进行流动人口心理危机干预 | 第29页 |
(二) 制度对策 | 第29-32页 |
1. 做好流动人口管理工作 | 第29-30页 |
2. 推进户籍制度体制性转型 | 第30-32页 |
(三) 经济对策 | 第32-33页 |
1. 设立“常态化过渡性体制” | 第32页 |
2. 防止人口裂变,发展小城镇经济 | 第32-33页 |
结论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6页 |
致谢 | 第36-37页 |
研究生履历 | 第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