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4页 |
引言 | 第14-16页 |
第一章 家庭监护缺失未成年人生存权益概述 | 第16-28页 |
第一节 未成年人生存权益及家庭监护缺失的界定 | 第16-21页 |
一、 生存权益 | 第16-19页 |
二、 未成年人生存权益 | 第19-20页 |
三、 未成年人家庭监护 | 第20-21页 |
四、 未成年人家庭监护缺失 | 第21页 |
第二节 未成年人家庭监护缺失的表现及其恶果 | 第21-25页 |
一、 未成年人家庭监护缺失的社会背景 | 第21-22页 |
二、 未成年人家庭监护缺失的表现形式 | 第22-24页 |
三、 未成年人家庭监护缺失的恶果 | 第24-25页 |
第三节 未成年人家庭监护缺失的国家干预及其意义 | 第25-28页 |
一、 国家干预未成年人家庭监护缺失的目的 | 第25-26页 |
二、 国家干预未成年人家庭监护缺失的形式 | 第26-27页 |
三、 国家干预未成年人家庭监护缺失的意义 | 第27-28页 |
第二章 我国家庭监护缺失未成年人生存权益及其保障 | 第28-38页 |
第一节 我国家庭监护缺失未成年人生存权益被侵害的现状 | 第28-33页 |
一、 我国家庭监护缺失未成年人生存权益被侵害的类型 | 第28-32页 |
二、 我国家庭监护缺失未成年人生存权益被侵害的主要原因 | 第32-33页 |
第二节 我国家庭监护缺失未成年人生存权益保障的现状 | 第33-38页 |
一、 我国家庭监护缺失未成年人生存权益保障的现行措施 | 第33-35页 |
二、 我国家庭监护缺失未成年人生存权益保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5-38页 |
第三章 国外国家干预家庭监护缺失的经验借鉴 | 第38-48页 |
第一节 我国家庭国家干预家庭监护缺失的立法 | 第38-41页 |
一、 立法体系 | 第38-39页 |
二、 立法原则 | 第39-40页 |
三、 立法内容 | 第40-41页 |
第二节 国家干预家庭监护缺失的机制 | 第41-45页 |
一、 行政权力的运行机制 | 第41-43页 |
二、 司法权力的运行机制 | 第43-45页 |
第三节 国家干预家庭监护缺失的福利制度 | 第45-48页 |
一、 福利制度的性质 | 第45-46页 |
二、 福利制度的形式 | 第46-48页 |
第四章 国家干预未成年人家庭监护缺失的理性思考 | 第48-56页 |
第一节 国家干预未成年人家庭监护缺失的必要性 | 第48-50页 |
一、 从维护国家利益的高度看 | 第48-49页 |
二、 从保护未成年人的个体权益看 | 第49-50页 |
第二节 国家干预未成年人家庭监护缺失的可行性 | 第50-52页 |
一、 国家干预未成年人家庭监护缺失的理论基础 | 第50-51页 |
二、 国家干预未成年人家庭监护缺失的现实条件 | 第51-52页 |
第三节 国家干预未成年人家庭监护缺失的适度性 | 第52-56页 |
一、 尊重自然血缘关系原则 | 第53页 |
二、 坚持儿童最大利益原则 | 第53-54页 |
三、 坚持尊重儿童原则 | 第54-56页 |
第五章 健全和完善我国家庭监护缺失的国家干预体系 | 第56-72页 |
第一节 完善国家干预家庭监护缺失的相关政策 | 第56-59页 |
一、 努力完善利益分配制度 | 第56-57页 |
二、 大力培育社会监护功能 | 第57-59页 |
第二节 健全未成年人监护制度 | 第59-64页 |
一、 完善未成年人监护监督制度 | 第59-61页 |
二、 完善监护关系的变动制度 | 第61-64页 |
第三节 加强家庭监护缺失未成年人权益的司法保护 | 第64-68页 |
一、 落实未成年被害人的被害救济 | 第64-66页 |
二、 规范监护关系的变更 | 第66-68页 |
第四节 强化家庭监护缺失未成年人权益保障的行政干预 | 第68-72页 |
一、 完善保障运作机制 | 第68-69页 |
二、 健全福利制度 | 第69-72页 |
结语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77-78页 |
后记 | 第78-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