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1 引言 | 第10-16页 |
·植物防御植食性昆虫入侵的策略 | 第10-11页 |
·植物次级代谢物及挥发物的释放 | 第11-12页 |
·挥发物在“植物-植食性昆虫-肉食昆虫”相互关系中的作用 | 第12-13页 |
·虫咬与人工损伤诱导植物挥发物释放差异 | 第13页 |
·影响植物挥发物释放波动的因素 | 第13-14页 |
·榕属植物相关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研究目的 | 第15-16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6-22页 |
·研究对象 | 第16-17页 |
·试验地概况 | 第17页 |
·供试榕树种子的采集和育苗 | 第17页 |
·一点拟灯蛾的饲养与繁殖 | 第17-18页 |
·五种榕树幼叶被取食强度比较试验 | 第18页 |
·榕树挥发物采集及成分分析试验 | 第18-20页 |
·数据分析 | 第20-22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2-43页 |
·五种榕树幼叶可口度比较 | 第22-25页 |
·质谱解析五种榕树释放挥发物 | 第25-26页 |
·无损伤情况下供试五种榕树的挥发物释放 | 第26-27页 |
·五种榕树人工损伤处理后挥发物释放格局 | 第27-28页 |
·四种榕树虫咬处理后挥发物释放差异比较 | 第28-40页 |
·虫咬与人工损伤处理挥发物释放差异比较 | 第40-43页 |
4 讨论 | 第43-51页 |
·五种榕树幼叶可口度比较 | 第43-44页 |
·无损伤时供试五种榕树的挥发物释放 | 第44-47页 |
·五种榕树人工损伤处理后挥发物释放格局 | 第47-48页 |
·四种榕树虫咬处理后挥发物释放差异比较 | 第48-50页 |
·虫咬与人工损伤处理挥发物释放差异比较 | 第50-51页 |
5 结论 | 第51-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4页 |
发表文章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68页 |
附录1 虫咬处理效果图 | 第68-69页 |
附录2 各化合物质谱属性图 | 第69-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