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共同治理模式的建构--以“国美控制权之争”为进路
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0. 导论 | 第10-15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文献述评 | 第11-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13-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创新点 | 第14-15页 |
1. "国美控制权之争"隐喻中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 | 第15-20页 |
·上市公司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 | 第16-17页 |
·股东大会对董事会的概括授权 | 第17-18页 |
·权力制衡机制不足 | 第18-20页 |
2.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缺陷的原因分析 | 第20-24页 |
·权力配置结构有待优化 | 第20-21页 |
·利益分配及激励机制失衡 | 第21-22页 |
·监督主体未能有效发挥作用 | 第22-23页 |
·小结 | 第23-24页 |
3. 上市公司治理理论与模式变迁 | 第24-30页 |
·"股东中心论"与公司治理模式 | 第24-26页 |
·股东主义理论 | 第24-25页 |
·"股东中心"治理模式 | 第25-26页 |
·"利益相关者论"与公司治理模式 | 第26-29页 |
·"利益相关者"治理理论 | 第26-28页 |
·共同治理模式 | 第28-29页 |
·小结 | 第29-30页 |
4. 共同治理模式: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 | 第30-38页 |
·国外引入共同治理模式的实践与立法 | 第30-33页 |
·国外对共同治理模式的立法 | 第31-32页 |
·国外对共同治理模式的实践 | 第32-33页 |
·我国引入共同治理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 第33-34页 |
·我国引入共同治理模式之法律制度探索 | 第34-38页 |
·完善职工参与制度 | 第35-36页 |
·健全经营者激励制度 | 第36页 |
·建立银行参与治理机制 | 第36-37页 |
·创设供应商与消费者参与机制 | 第37-38页 |
结论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