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无线中继网络的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6页 |
·4G系统及演进的特点和关键技术 | 第12-16页 |
·4G系统的国际标准化组织和进程 | 第16-18页 |
·无线中继通信技术概述 | 第18-20页 |
·中继的传输技术 | 第19页 |
·中继协作网络技术 | 第19-20页 |
·无线协作通信技术的难点与热点 | 第20页 |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20-22页 |
·无线中继协作通信系统的分析与建模 | 第20-21页 |
·自适应中继模式的联合选择机制 | 第21页 |
·基于软符号估计的新型估计转发中继模式 | 第21页 |
·针对多载波系统的协作编码传输机制 | 第2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22-26页 |
第二章 无线中继协作通信理论分析与建模 | 第26-38页 |
·概述 | 第26-27页 |
·无线中继协作通信系统中的理论研究与分析 | 第27-33页 |
·无线中继协作信道容量 | 第27-31页 |
·典型的三节点协作传输模型 | 第27-28页 |
·放大转发模式的协作 | 第28-29页 |
·解码转发模式的协作 | 第29-30页 |
·选择式中继协作 | 第30页 |
·增强型中继协作 | 第30-31页 |
·中继协作通信网络面临的挑战 | 第31-33页 |
·覆盖能力 | 第31页 |
·切换技术 | 第31页 |
·传输能力 | 第31-32页 |
·资源复用 | 第32页 |
·协作网络中的干扰 | 第32-33页 |
·中继协作通信技术与标准化 | 第33-35页 |
·WiMAX中的中继协作技术 | 第33-34页 |
·WINNER中的中继协作技术 | 第34页 |
·3GPP对中继协作技术的探索 | 第34-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8页 |
第三章 自适应的中继模式联合选择机制 | 第38-66页 |
·概述 | 第38-40页 |
·放大转发和解码转发的中继模式 | 第40-43页 |
·放大转发 | 第41-42页 |
·解码转发 | 第42-43页 |
·非协作的直传模式 | 第43-45页 |
·选择式中继 | 第45-46页 |
·增强型中继 | 第46-47页 |
·混合式中继 | 第47-48页 |
·自适应联合选择机制 | 第48-62页 |
·机制流程及RS结构设计 | 第52-54页 |
·信令流程 | 第54-57页 |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57-62页 |
·总结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第四章 一种新型的估计转发中继模式 | 第66-90页 |
·概述 | 第66页 |
·软解码转发中继模式 | 第66-68页 |
·基于LLR的软符号估计转发 | 第68-69页 |
·基于符号线性加权合并的估计转发 | 第69页 |
·其他中继转发模式 | 第69-70页 |
·基于贝叶斯估计准则的软符号估计转发模式 | 第70-87页 |
·系统模型 | 第71-72页 |
·估计算法及贝叶斯最小均方误差(BMMSE)准则 | 第72-74页 |
·采用星座点抽样的简化算法 | 第74-77页 |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77-85页 |
·复杂度分析 | 第85-87页 |
·总结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0页 |
第五章 一种针对宽带多载波系统的协作编码传输机制 | 第90-106页 |
·概述 | 第90-91页 |
·无线中继系统的协作机制 | 第91-93页 |
·发送端预处理 | 第93-94页 |
·中继站的处理转发 | 第94-96页 |
·接收端的合并接收 | 第96-99页 |
·多天线接收 | 第97-98页 |
·单天线接收 | 第98页 |
·子载波选择 | 第98-99页 |
·仿真及分析 | 第99-103页 |
·本章小结 | 第103-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06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6-108页 |
中英文缩写对照 | 第108-112页 |
致谢 | 第112-114页 |
已发表和录用论文 | 第114页 |
在审学术论文 | 第114-1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