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1958年保定市北市区扫盲运动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绪论 | 第10-14页 |
| (一) 选题缘起 | 第10页 |
| (二) 研究现状及研究目的意义 | 第10-12页 |
| (三) 突破点和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 一、扫盲运动的历史轨迹 | 第14-25页 |
| (一) 解放初扫盲的缘起 | 第14-17页 |
| (二) 扫盲运动的历程 | 第17-25页 |
| 二、严密的领导机制和多方互动的组织系统 | 第25-32页 |
| (一) 总的情况 | 第25-29页 |
| (二) 群体差异性 | 第29-32页 |
| 三、选拔与培养并重的流动师资大军 | 第32-41页 |
| (一) 教师的选用 | 第32-34页 |
| (二) 教师的待遇和地位 | 第34-36页 |
| (三) 教师的培养和提高 | 第36-41页 |
| 四、无所不在的宣传动员网络 | 第41-49页 |
| (一) 大张旗鼓式宣传 | 第41-42页 |
| (二) 具体深入式动员 | 第42-46页 |
| (三) 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 第46-49页 |
| 五、政府和民间双重筹资渠道与业教财务的正规化管理 | 第49-52页 |
| (一) 经费来源 | 第49-50页 |
| (二) 财务管理 | 第50-52页 |
| 六、灵活而规范的常规教学体系 | 第52-66页 |
| (一) 由点到面的"全民扫盲" | 第52-54页 |
| (二) 弹性与相对固定的学习时间和组织形式 | 第54-58页 |
| (三) 应时而变的学习内容及教学方法 | 第58-62页 |
| (四) 相对统一又因人而异的学制及脱盲标准 | 第62-63页 |
| (五) 日臻完备的各项制度 | 第63-66页 |
| 七、扫盲运动的综合评估 | 第66-80页 |
| (一) 成效 | 第66-71页 |
| (二) 局限 | 第71-80页 |
| 结语 | 第80-82页 |
| 注释 | 第82-93页 |
| 参考文献 | 第93-95页 |
| 后记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