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5页 |
绪论 | 第15-21页 |
第一章 稼轩词艺术特质略论 | 第21-33页 |
第一节 广泛的题材内容 | 第21-25页 |
第二节 多种艺术手法的运用 | 第25-28页 |
第三节 多姿多彩的语言艺术 | 第28-30页 |
第四节 豪迈奔放、沉郁顿挫的词风 | 第30-33页 |
第二章 南宋词坛对稼轩词的理论接受 | 第33-48页 |
第一节 接受背景概述 | 第33-34页 |
第二节 旗帜鲜明地倾心推崇 | 第34-42页 |
一、范开:《稼轩词序》 | 第35-38页 |
二、刘克庄:《辛稼轩集序》 | 第38-40页 |
三、刘辰翁:《辛稼轩词序》 | 第40-42页 |
第三节 南宋其他词人对稼轩词的赞誉 | 第42-44页 |
第四节 对稼轩词风的批判 | 第44-48页 |
第三章 金元词坛对稼轩词的理论接受 | 第48-57页 |
第一节 接受背景概述 | 第48-52页 |
第二节 元好问等文学家对稼轩词的理论接受 | 第52-57页 |
第四章 豪放词风的进一步鼓荡——南宋中期词人对稼轩词的创作接受 | 第57-83页 |
第一节 接受背景概述 | 第57-59页 |
第二节 志同道合者的唱和与接受——陈亮对稼轩词的创作接受 | 第59-67页 |
第三节 仰慕中的唱和与模仿——刘过对稼轩词的创作接受 | 第67-76页 |
第四节 追慕稼轩风的其他词人对稼轩词的创作接受 | 第76-83页 |
第五章 稼轩风格的继续发扬——南宋末期词人对稼轩词的创作接受 | 第83-105页 |
第一节 接受背景概述 | 第83-84页 |
第二节 南宋后期的稼轩余风——以刘克庄、陈人杰为例 | 第84-91页 |
一、刘克庄对稼轩词的创作接受 | 第84-89页 |
二、陈人杰对稼轩词的创作接受 | 第89-91页 |
第三节 宋元之交的稼轩余风——以刘辰翁、蒋捷为例 | 第91-105页 |
一、刘辰翁对稼轩词的创作接受 | 第91-100页 |
二、蒋捷对稼轩词的创作接受 | 第100-105页 |
第六章 婉约词人对稼轩词的创作接受——以姜夔、吴文英为代表 | 第105-118页 |
第一节 接受背景概述 | 第105-107页 |
第二节 姜夔对稼轩词的创作接受 | 第107-113页 |
第三节 吴文英对稼轩词的创作接受 | 第113-118页 |
第七章 金元词人对稼轩词的创作接受 | 第118-130页 |
第一节 接受背景概述 | 第118-120页 |
第二节 元好问对稼轩词的创作接受 | 第120-126页 |
第三节 金元其他词人对稼轩词的创作接受 | 第126-130页 |
第八章 从宋元词集看宋元稼轩词之社会接受状况 | 第130-145页 |
第一节 宋元词选集与稼轩词之社会接受 | 第130-141页 |
一、《草堂诗余》与稼轩词之社会接受 | 第131-135页 |
二、《中兴以来绝妙词选》与稼轩词之社会接受 | 第135-138页 |
三、宋末元初的词选与稼轩词之社会接受 | 第138-141页 |
第二节 宋元稼轩词别集与稼轩词之社会接受 | 第141-145页 |
结语 | 第145-149页 |
参考文献 | 第149-154页 |
致谢 | 第154-15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55-156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