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提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6页 |
| 绪言 | 第6-8页 |
| 一、论书诗的产生与宋代论书诗概说 | 第8-10页 |
| (一) 唐以前及唐代论书诗情况 | 第8-9页 |
| (二) 宋代论书诗及其分类 | 第9-10页 |
| 二、宋代论书诗发展的历史文化背景与社会原因 | 第10-13页 |
| (一) 宋代社会文化的繁荣及美学思想的发展 | 第10-11页 |
| (二) 士大夫的介入 | 第11-12页 |
| (三) 宋代诗歌和书法的发展是论书诗繁荣的积极内因 | 第12-13页 |
| 三、宋代论书诗各个时期的发展状况 | 第13-22页 |
| (一) 论书诗在北宋前、中期的情况 | 第13-16页 |
| (二) 论书诗在北宋后期的发展 | 第16-20页 |
| (三) 南宋时期的论书诗情况 | 第20-22页 |
| 四、宋代论书诗的意义和价值 | 第22-32页 |
| (一) 宋代论书诗与宋代书学理论 | 第23-26页 |
| 1、论书诗与宋人尚意 | 第23-24页 |
| 2、人品影响书品 | 第24-25页 |
| 3、对书卷气的追求 | 第25-26页 |
| 4、禅意的流露 | 第26页 |
| (二) 论书诗中反映的崇晋现象的分析 | 第26-29页 |
| 1、追溯晋风 | 第26-28页 |
| 2、诗人书家笔下的行草 | 第28-29页 |
| (三) 宋代论书诗的文化价值 | 第29-30页 |
| 1、论书诗中反映书者的创作心态 | 第29页 |
| 2、论书诗中的鉴赏之风 | 第29-30页 |
| (四) 宋代论书诗的学术价值 | 第30-32页 |
| 1、书学价值 | 第30-31页 |
| 2、文学价值 | 第31-32页 |
| 总结 | 第32-34页 |
| 参考文献 | 第34-35页 |
| 附录: 宋代论书诗目录 | 第35-57页 |
| 后记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