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新株型水稻潜在姜烯合成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和序列分析

致谢第1-9页
摘要第9-11页
Abstract第11-13页
第一章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萜类化合物及其合酶的分子生物学进展第13-33页
   ·概况第13页
   ·植物挥发性次生代谢产物及其功能研究第13-18页
     ·植物挥发性次生代谢产物第13-15页
     ·植物挥发性次生代谢产物的功能第15-17页
     ·植物挥发性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方法第17-18页
   ·萜烯化合物及其代谢途径第18-23页
     ·萜烯化合物的类别第18-19页
     ·萜烯化合物代谢途径第19-21页
     ·高等植物的两种途径中IPP合成的协同效应第21-23页
   ·萜类化合物合成途径中的相关酶第23-29页
     ·异戊烯基二磷酸合成相关酶第23-24页
     ·异戊烯基转移酶第24-26页
     ·萜烯合酶第26-29页
   ·萜烯合酶基因的克隆第29-30页
   ·基因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30-32页
     ·进化分析第30-31页
     ·分子进化研究中的常用方法第31-32页
   ·研究前景与展望第32-33页
第二章 应用固相微萃取技术对水稻释放的挥发性化合物的研究第33-45页
   ·前言第33-34页
   ·材料与方法第34-36页
     ·试验材料第34-35页
       ·供试植物第34页
       ·实验仪器第34-35页
       ·实验试剂第35页
     ·挥发物收集装置—SPME法第35-36页
   ·结果与分析第36-42页
     ·应用SPME分析水稻挥发物的组成第36-41页
     ·水稻挥发物中姜烯成分的鉴定第41-42页
   ·讨论第42-45页
     ·水稻挥发性组分的收集第42-43页
     ·水稻挥发物中姜烯分析第43-45页
第三章 水稻潜在姜烯合酶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第45-69页
   ·前言第45页
   ·材料与方法第45-59页
     ·实验材料第45-49页
       ·供试植物第45页
       ·菌株与质粒第45-46页
       ·主要实验试剂第46页
       ·常用试剂的配制第46-49页
       ·实验仪器第49页
     ·实验方法第49-59页
       ·水稻总RNA提取及其浓度和纯度的测定第49-51页
       ·RNA甲醛琼脂糖凝胶变性电泳第51页
       ·cDNA第一链合成第51-52页
       ·倍半萜烯合酶cDNA的克隆第52-54页
       ·重组质粒的构建与扩增第54-55页
       ·重组质粒的筛选与鉴定第55-56页
       ·序列测定第56页
       ·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第56-57页
       ·原核表达载体重组质粒的筛选第57页
       ·倍半萜烯合酶基因的原核表达第57-58页
       ·倍半萜烯合酶基因表达条件的优化第58-59页
   ·结果与分析第59-66页
     ·水稻总RNA样品的浓度和纯度第59页
     ·PCR引物设计第59-60页
     ·RT-PCR扩增目标基因第60页
     ·cDNA的克隆第60-61页
     ·cDNA的序列测定第61-63页
     ·cDNA的亚克隆第63-64页
     ·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第64-65页
     ·原核表达条件的优化第65-66页
       ·不同OD_(600)诱导第65-66页
       ·不同IPTG浓度诱导第66页
   ·讨论第66-69页
第四章 水稻潜在姜烯合酶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69-99页
   ·前言第69页
   ·材料与方法第69-70页
     ·数据材料第69页
     ·分析工具及方法第69-70页
   ·结果与分析第70-96页
     ·核苷酸序列的组成分析第70-71页
     ·氨基酸序列的组成分析第71-72页
     ·密码子使用频率分析第72-74页
     ·蛋白质疏/亲水性的预测和分析第74-76页
     ·导肽的预测和分析第76页
     ·信号肽的预测和分析第76-80页
     ·蛋白质跨膜结构域的预测和分析第80页
     ·蛋白功能位点的分析第80-82页
     ·结构功能域的分析第82-83页
     ·二级结构的预测和分析第83页
     ·三级结构的预测和分析第83-87页
     ·ZIS1、ZIS2与不同植物TPS的核酸及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第87-96页
   ·讨论第96-99页
     ·核酸和蛋白序列的基本信息第96页
     ·蛋白质的功能预测第96-99页
第五章 总讨论第99-103页
参考文献第103-113页
附录A 符号说明第113-115页
附录B 图表索引第115-117页
附录C 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发表的论文第117页

论文共11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糯玉米蜡质基因位点受到人工选择的分子证据
下一篇:甘蓝型油菜突变体库扩建及其叶形突变体的光合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