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国家在现代性建构中的作用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8页 |
·研究背景与目的 | 第8-12页 |
·研究对象 | 第12-14页 |
·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关于现代性方面的研究 | 第14-16页 |
·关于民族—国家方面的研究 | 第16-18页 |
第2章 现代性溯源 | 第18-24页 |
·作为时间概念的现代性 | 第18-20页 |
·作为哲学思想的现代性 | 第20-21页 |
·吉登斯对现代性的规定 | 第21-24页 |
第3章 民族—国家:现代性特征的核心基础 | 第24-46页 |
·现代性反思性的二重特征 | 第24-30页 |
·现代性的认识论基础 | 第24-26页 |
·现代性的动力机制 | 第26-27页 |
·反思性的二重特征 | 第27-30页 |
·作为制度性基础的民族—国家 | 第30-46页 |
·民族—国家的诞生 | 第30-34页 |
·民族—国家与反思性 | 第34-37页 |
·现代性的制度性基础 | 第37-46页 |
第4章 现代性特征:民族—国家的多重隐喻 | 第46-56页 |
·民族—国家的阴影 | 第46-52页 |
·语言符号 | 第46-48页 |
·专家系统 | 第48-49页 |
·内部绥靖 | 第49-51页 |
·通讯与媒体 | 第51-52页 |
·现代性的欧洲血统 | 第52-56页 |
第5章 结束语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