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发展
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前言 | 第12-18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12-13页 |
二、结构与内容 | 第13-15页 |
三、主要创新观点 | 第15-18页 |
第一章 基础设施概述 | 第18-53页 |
第一节 基础设施基本内涵 | 第18-31页 |
一、基础设施的界定 | 第18-23页 |
二、基础设施的特征 | 第23-28页 |
三、基础设施的经济属性 | 第28-31页 |
第二节 基础设施主要类型 | 第31-35页 |
一、职能性划分 | 第31-32页 |
二、经济属性划分 | 第32-33页 |
三、地域性划分 | 第33-35页 |
第三节 基础设施研究成果综述 | 第35-53页 |
一、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研究 | 第35-42页 |
二、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 | 第42-49页 |
三、基础设施发展模式研究 | 第49-53页 |
第二章 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的现实问题 | 第53-67页 |
第一节 基础设施发展政策 | 第53-56页 |
一、基础设施的宏观发展政策 | 第53-54页 |
二、基础设施的区域发展政策 | 第54-56页 |
三、基础设施的行业发展政策 | 第56页 |
第二节 基础设施建设成效 | 第56-63页 |
一、经济性基础设施整体水平大幅提高 | 第56-59页 |
二、社会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大 | 第59-61页 |
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 | 第61-62页 |
四、农村基础设施状况有效改善 | 第62-63页 |
第三节 基础设施建设中的结构失衡 | 第63-67页 |
一、三大地带基础设施空间失衡 | 第63-65页 |
二、城市与农村基础设施空间失衡 | 第65页 |
三、城市内部基础设施空间失衡 | 第65-66页 |
四、基础设施内部产业失衡 | 第66-67页 |
第三章 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增长 | 第67-92页 |
第一节 基础设施影响区域增长的理论分析 | 第67-72页 |
一、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的增长效应 | 第67-69页 |
二、基础设施对区域增长作用的客观评价 | 第69-72页 |
第二节 基础设施影响区域减贫的理论分析 | 第72-83页 |
一、贫困与减贫战略概述 | 第72-76页 |
二、经济增长与减贫 | 第76-79页 |
三、基础设施与区域增长和减贫:国际经验借鉴 | 第79-83页 |
第三节、基础设施影响区域增长和减贫的实证研究 | 第83-92页 |
一、引言 | 第83-85页 |
二、道路基础设施对区域增长和减贫的影响 | 第85-86页 |
三、道路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检验 | 第86-88页 |
四、道路基础设施对区域增长和减贫的贡献性分析 | 第88-90页 |
五、结论和政策建议 | 第90-92页 |
第四章 基础设施与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 第92-115页 |
第一节 基础设施对区域产业结构的影响机制 | 第92-96页 |
一、基础设施影响机制的理论分析 | 第92-94页 |
二、基础设施影响区域产业结构的实践分析 | 第94-96页 |
第二节 运输基础设施发展及结构调整 | 第96-102页 |
一、运输基础设施发展成效 | 第96-100页 |
二、运输基础设施发展和结构调整方向 | 第100-102页 |
第三节 能源基础设施发展及结构调整 | 第102-108页 |
一、能源工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 第102-104页 |
二、电力基础设施发展分析 | 第104-108页 |
第四节 技术基础设施发展:微观考察 | 第108-115页 |
一、引言 | 第108-109页 |
二、技术基础设施的理论基础 | 第109-110页 |
三、新兴技术条件下技术基础设施面临的挑战 | 第110-112页 |
四、构建新兴技术基础设施的政策建议 | 第112-115页 |
第五章 基础设施与区域空间开发 | 第115-145页 |
第一节 空间开发与区域空间结构演化 | 第115-119页 |
一、空间开发的基本内容 | 第115-116页 |
二、区域空间结构及其演化规律 | 第116-119页 |
第二节 基础设施对区域空间结构的影响 | 第119-131页 |
一、基础设施对区域空间结构影响的研究述评 | 第119-123页 |
二、交通基础设施与交通经济带发展 | 第123-128页 |
三、信息基础设施的空间效应分析 | 第128-131页 |
第三节 基础设施作用下的区域空间形态:现实考察 | 第131-140页 |
一、我国“点—轴”空间结构系统 | 第131-133页 |
二、城市集聚区的空间结构框架 | 第133-137页 |
三、主要大都市的空间布局规划 | 第137-140页 |
第四节 基础设施建设与空间开发功能区划 | 第140-145页 |
一、空间开发功能区划的理论分析 | 第140-142页 |
二、基础设施建设与空间开发功能区划实践 | 第142-145页 |
第六章 基础设施与城镇化健康发展 | 第145-176页 |
第一节 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内涵 | 第145-148页 |
一、城镇化根本动力:工业化 | 第145-147页 |
二、城镇化健康发展的现实要求 | 第147-148页 |
第二节 城市基础设施对工业化影响的模型分析 | 第148-160页 |
一、引言 | 第149-150页 |
二、模型的基本假设 | 第150-151页 |
三、两技术条件下市场均衡模型分析 | 第151-155页 |
四、城市基础设施作用机制分析及结论 | 第155-160页 |
第三节 基础设施与城乡劳动力合理流动 | 第160-168页 |
一、城乡联系与劳动力流动 | 第160-162页 |
二、城乡劳动力流动模型:基础设施政策启示 | 第162-168页 |
第四节 基础设施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 第168-176页 |
一、基础设施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机制 | 第168-171页 |
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现实困境 | 第171-173页 |
三、城市可持续性基础设施发展对策 | 第173-176页 |
第七章 基础设施与新农村建设 | 第176-193页 |
第一节 基础设施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 第176-180页 |
一、新农村建设的现实背景 | 第176-178页 |
二、基础设施对新农村建设的积极作用 | 第178-180页 |
第二节 基础设施与农村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 | 第180-185页 |
一、引言 | 第180-181页 |
二、相关文献评述 | 第181-182页 |
三、模型、数据和估计结果 | 第182-184页 |
四、分析结论 | 第184-185页 |
第三节 西部农村基础设施发展现状:以四川为例 | 第185-188页 |
一、投资总量不足、人均规模小 | 第185-187页 |
二、发展水平滞后于经济增长的需要 | 第187-188页 |
三、投资结构不合理、综合效益差 | 第188页 |
第四节 西部农村基础设施发展的公共政策选择 | 第188-193页 |
一、新农村建设中的基础设施发展要求 | 第188-190页 |
二、西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公共政策探析 | 第190-193页 |
附录 | 第193-196页 |
参考文献 | 第196-205页 |
读博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205-208页 |
后记 | 第2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