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 第1-14页 |
一、 文献回顾 | 第7-9页 |
二、 关于《论据与事实》 | 第9-11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1-14页 |
第一章 苏联解体前夕的报业市场回顾及历史教训 | 第14-19页 |
第二章 《论据与事实》对中国形象的总体描述 | 第19-21页 |
第三章 涉华报道分类 | 第21-50页 |
一、 经济类文章--“我们应该走中国的道路吗?” | 第21-32页 |
二、 政论类文章--“俄罗斯的东方伙伴” | 第32-41页 |
三、 文化及旅游类--“神秘的中国” | 第41-45页 |
四、 国防事务类--“要不要向中国出口俄罗斯的先进武器?” | 第45-47页 |
五、 其它--“很幸运,我们超过了中国” | 第47-50页 |
第四章 正面、积极、进步:报道的主旋律 | 第50-53页 |
一、 数量庞大 | 第50页 |
二、 重点突出 | 第50页 |
三、 客观报道手法 | 第50-51页 |
四、 正面报道为主 | 第51-53页 |
结语 | 第53-54页 |
注释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