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4页 |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英文摘要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2页 |
1.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9-11页 |
1.2 环境经济学理论 | 第11-13页 |
1.3 水资源及水环境现状分析 | 第13-17页 |
1.4 水污染物排放权交易的技术方法研究 | 第17-22页 |
第二章 排污权交易研究进展 | 第22-39页 |
2.1 排污权交易理论 | 第22-25页 |
2.2 国外排污权交易实施情况 | 第25-31页 |
2.3 我国排污权交易研究现状 | 第31-36页 |
2.4 我国水污染物排放权交易主要问题分析 | 第36-3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三章 水污染物排污权交易体系 | 第39-54页 |
3.1 水污染物排污权概念 | 第39-43页 |
3.2 水污染物排放权交易体系 | 第43-46页 |
3.3 水污染物排放权交易的可行性 | 第46-5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四章 水污染物排放权技术理论 | 第54-76页 |
4.1 水污染物计量基准 | 第54-59页 |
4.2 水污染物排放权的计量 | 第59-61页 |
4.3 水污染物排污权的核定技术 | 第61-69页 |
4.4 排污权的取得与使用 | 第69-7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五章 水污染物排放权交易市场体系 | 第76-97页 |
5.1 排污权交易市场的设立 | 第76-79页 |
5.2 排污权交易市场运作技术规则 | 第79-86页 |
5.3 排污权交易市场运作模式 | 第86-89页 |
5.4 污染治理成本与排污权交易价格 | 第89-9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6-97页 |
第六章 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监控技术 | 第97-115页 |
6.1 水污染物监测技术评述 | 第97-99页 |
6.2 水污染物总量监测技术指标 | 第99-100页 |
6.3 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监测技术要求 | 第100-103页 |
6.4 排污总量监测频次的确定 | 第103-106页 |
6.5 排污总量监测频次优化实例及误差分析 | 第106-111页 |
6.6 排污总量审核和数据处理 | 第111-114页 |
6.7 本章小结 | 第114-115页 |
第七章 水污染物排放权交易的调控管理 | 第115-125页 |
7.1 排污权交易调控管理理论 | 第115-116页 |
7.2 排污权交易调控管理的支撑系统 | 第116-119页 |
7.3 排污权交易调控管理措施 | 第119-124页 |
7.4 本章小结 | 第124-125页 |
第八章 研究实例——江苏省水污染物排放权交易体系总体设计 | 第125-139页 |
8.1 开展水污染物排放权交易的必要性 | 第125-127页 |
8.2 开展水污染物排放权交易的基础 | 第127-129页 |
8.3 水污染物排放权交易体系 | 第129-134页 |
8.4 水污染物排放权交易实施步骤 | 第134-136页 |
8.5 实施水污染物排放权交易的保证措施 | 第136-138页 |
8.6 本章小结 | 第138-139页 |
第九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39-143页 |
9.1 总结回顾 | 第139-140页 |
9.2 水污染物排污权交易展望 | 第140-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143-152页 |
附录 | 第152-153页 |
致谢 | 第1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