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导言 | 第10-16页 |
·研究的背景和选题意义 | 第10-15页 |
·我国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状况 | 第10-12页 |
·建筑业存在问题及易发生事故的原因分析 | 第12-14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14-15页 |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第15-16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综述 | 第16-21页 |
·风险的含义及分类 | 第16-17页 |
·损失的不确定性 | 第16页 |
·损失的程度和可能性 | 第16页 |
·实际结果与预期的偏离 | 第16页 |
·风险构成因素作用的结果 | 第16-17页 |
·风险的分类 | 第17页 |
·风险管理的产生和发展 | 第17-18页 |
·风险管理模型系统建立的过程和方法 | 第18-19页 |
·风险识别与预测 | 第18页 |
·风险评估 | 第18-19页 |
·风险处置 | 第19页 |
·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主要特点 | 第19页 |
·施工安全管理实行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 第19-21页 |
第3章 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识别与分析 | 第21-31页 |
·风险识别的定义 | 第21页 |
·危险源分类 | 第21-24页 |
·根据危险源在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进行分类 | 第21-22页 |
·按引起事故和职业危险源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 | 第22-23页 |
·参照事故类别和职业病类别进行分类 | 第23-24页 |
·危险源辨识的基本方法和程序 | 第24-25页 |
·建筑施工伤害类型分析 | 第25-27页 |
·建筑施工重点事故类型分析 | 第27-31页 |
·触电事故 | 第27-28页 |
·高处坠落事故的特点和类型 | 第28页 |
·物体打击事故 | 第28-29页 |
·机械和起重伤害 | 第29-31页 |
第4章 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 | 第31-42页 |
·风险评价定义和目的 | 第31页 |
·风险评价方法 | 第31-37页 |
·安全检查表分析法 | 第31-32页 |
·预先危险分析法概述 | 第32-34页 |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 第34-35页 |
·层次分析法 | 第35-37页 |
·风险识别与评价的对策 | 第37-38页 |
·评价人员的素质要求 | 第37页 |
·文件资料要齐全 | 第37-38页 |
·充分发挥行业专家的作用 | 第38页 |
·防止危险辨识漏项的措施 | 第38页 |
·相似企业情况调研 | 第38页 |
·某施工项目深基坑安全风险评价 | 第38-42页 |
·项目背景 | 第38-39页 |
·深基坑安全层次结构模型 | 第39页 |
·各因素相对权重计算 | 第39-41页 |
·排序 | 第41-42页 |
第5章 建筑施工安全风险控制 | 第42-60页 |
·建筑施工安全风险控制的原则 | 第42页 |
·风险控制措施策划及其评审 | 第42-43页 |
·建筑施工安全风险控制的方法 | 第43页 |
·风险控制要素 | 第43-44页 |
·合理的制订方针 | 第43页 |
·实现遵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承诺 | 第43-44页 |
·目标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是实现持续改进的重要途径 | 第44页 |
·运行控制是组织控制其风险的关键步骤 | 第44页 |
·明确组织结构和职责是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必要前提 | 第44页 |
·建筑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控制 | 第44页 |
·加强建筑施工安全风险控制的主要对策 | 第44-48页 |
·推行PDCA循环的工作方法 | 第45-48页 |
·某工程项目安保体系的建立 | 第48-60页 |
·总要求 | 第49页 |
·策划 | 第49-50页 |
·实施 | 第50-56页 |
·检查和改进 | 第56-60页 |
第6章 结论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卷内备考表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