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6页 |
附图清单 | 第16-18页 |
附表清单 | 第18-20页 |
主要缩略词和符号表 | 第20-2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21-28页 |
第一节 虫生真菌研究概述 | 第21-22页 |
第二节 虫生真菌群落多样性的研究 | 第22-23页 |
1 虫生真菌群落多样性研究意义 | 第22页 |
2 虫生真菌群落多样性的研究进展 | 第22-23页 |
第三节 生态位研究及测度 | 第23-25页 |
1 生态位研究的意义 | 第23-24页 |
2 生态位测度 | 第24-25页 |
·生态位宽度 | 第24-25页 |
·生态位重叠 | 第25页 |
第四节 球孢白僵菌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 第25-28页 |
1 球孢白僵菌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意义 | 第25-26页 |
2 分子标记方法 | 第26-28页 |
第二章 引言 | 第28-30页 |
第三章 琅琊山虫生真菌群落多样性及主要虫生真菌生态位宽度与资源竞争的分析 | 第30-46页 |
第一节 琅琊山虫生真菌群落多样性研究 | 第30-38页 |
1 引言 | 第30-31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31-34页 |
·材料 | 第31-32页 |
·菌种及其来源 | 第31页 |
·培养基 | 第31页 |
·菌株分离、纯化培养基 | 第31页 |
·菌株培养、鉴定培养基 | 第31页 |
·主要仪器和试剂 | 第31-32页 |
·主要试剂及耗材 | 第31页 |
·主要仪器 | 第31-32页 |
·方法 | 第32-34页 |
·样地设置 | 第32页 |
·采集方法 | 第32页 |
·菌株分离纯化 | 第32页 |
·菌种鉴定 | 第32-33页 |
·半知菌类的鉴定 | 第32页 |
·虫霉目真菌的鉴定 | 第32-33页 |
·虫草类真菌的鉴定 | 第33页 |
·虫生真菌群落多样性研究 | 第33页 |
·丰度、多度和相对多度 | 第33页 |
·Shannon-Wiener信息多样性指数 | 第33页 |
·均匀度 | 第33页 |
·优势度 | 第33页 |
·虫生真菌标本采集、分离、鉴定的流程图 | 第33-34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4-37页 |
·琅琊山虫生真菌调查结果 | 第34页 |
·琅琊山虫生真菌的种类、数量及主要寄主 | 第34-36页 |
·不同月份虫生真菌的分布及其多样性 | 第36页 |
·白僵菌和拟青霉的季节变化 | 第36-37页 |
4 讨论 | 第37-38页 |
第二节 琅琊山3种主要虫生真菌生态位与资源竞争分析 | 第38-4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9-40页 |
·材料 | 第39页 |
·方法 | 第39-40页 |
·生态位宽度 | 第39页 |
·生态位相似性比例 | 第39-40页 |
·生态位重叠 | 第4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0-44页 |
·三种虫生真菌营养、空间、时间生态位宽度分析 | 第40-42页 |
·三种虫生真菌营养(不同寄主)生态位宽度分析 | 第40-41页 |
·三种虫生真菌时间(不同采集季节)生态位宽度分析 | 第41-42页 |
·三种虫生真菌空间(不同采集地)生态位宽度分析 | 第42页 |
·三种虫生真菌营养、空间、时间生态位重叠度分析 | 第42-43页 |
·三种虫生真菌营养资源生态位重叠度分析 | 第42-43页 |
·三种虫生真菌时间资源生态位重叠度分析 | 第43页 |
·三种虫生真菌空间资源生态位重叠度分析 | 第43页 |
·三种虫生真菌空间-时间二维生态位宽度分析 | 第43-44页 |
·三种虫生真菌营养-时间二维生态位重叠度分析 | 第44页 |
3 讨论 | 第44-46页 |
第四章 琅琊山球孢白僵菌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 第46-70页 |
第一节 琅琊山球孢白僵菌遗传多样性研究意义及其季节变化 | 第46-49页 |
1 琅琊山球孢白僵菌遗传多样性研究意义 | 第46页 |
2 球孢白僵菌季节变化 | 第46-49页 |
第二节 利用ISSR分子标记研究琅琊山球孢白僵菌遗传多样性 | 第49-7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9-54页 |
·材料 | 第49-50页 |
·供试材料 | 第49页 |
·主要器材及试剂 | 第49-50页 |
·方法 | 第50-54页 |
·菌丝体制备 | 第50页 |
·主要试剂与配方 | 第50页 |
·DNA的提取与纯化 | 第50-51页 |
·DNA浓度和质量的检测 | 第51页 |
·引物的筛选 | 第51页 |
·ISSR扩增条件及PCR扩增程序 | 第51-52页 |
·ISSR扩增产物的检测 | 第52页 |
·ISSR电泳图谱统计与分析 | 第52-54页 |
·数据统计方法 | 第52页 |
·统计分析 | 第52-54页 |
·多态位点百分率 | 第52页 |
·Shannon信息多样性指数 | 第52-53页 |
·杂和度 | 第53页 |
·实际观察等位基因数和有效等位基因数 | 第53页 |
·遗传分化系数 | 第53页 |
·群体遗传距离与聚类分析 | 第53-54页 |
·球孢白僵菌遗传多样性研究的流程图 | 第54页 |
2 实验结果 | 第54-69页 |
·ISSR扩增引物的筛选 | 第54-55页 |
·ISSR-PCR扩增 | 第55-56页 |
·ISSR扩增产物的多态位点分析 | 第56-58页 |
·不同采集时间多态位点分析 | 第56-57页 |
·不同寄主菌株的多态位点分析 | 第57页 |
·不同采集地菌株的多态位点分析 | 第57-58页 |
·球孢白僵菌种群内的遗传结构 | 第58-60页 |
·不同采集地的球孢白僵菌菌株的遗传结构 | 第58-59页 |
·不同季节球孢白僵菌菌株的遗传结构 | 第59页 |
·不同寄主球孢白僵菌菌株的遗传结构 | 第59-60页 |
·球孢白僵菌种群不同居群的遗传一致度和遗传距离 | 第60-63页 |
·按不同采集地划分 | 第60-61页 |
·按不同寄主为居群划分 | 第61-62页 |
·按不同采集时间为居群划分 | 第62-63页 |
·所有球孢白僵菌菌株的聚类分析 | 第63-69页 |
3 讨论 | 第69-70页 |
第五章 鹞落坪虫生真菌物种多样性与生态分布及4种主要虫生真菌生态位与资源竞争分析 | 第70-84页 |
第一节 鹞落坪虫生真菌群落多样性与生态分布的研究 | 第70-77页 |
1 引言 | 第70页 |
2 鹞落坪自然概况 | 第70-71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71页 |
·材料 | 第71页 |
·方法 | 第71页 |
·样地的设置和取样方法 | 第71页 |
·调查方法 | 第71页 |
·数据分析 | 第71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71-77页 |
·虫生真菌的群落结构 | 第71-73页 |
·虫生真菌科书的统计分析 | 第73-74页 |
·垂直分布规律 | 第74-76页 |
·季节分布规律 | 第76-77页 |
5 讨论 | 第77页 |
第二节 鹞落坪4种主要虫生真菌生态位与资源竞争分析 | 第77-8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78页 |
·材料 | 第78页 |
·方法 | 第7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78-82页 |
·四种虫生真菌营养、空间、时间生态位宽度分析 | 第78-80页 |
·四种虫生真菌营养(不同寄主)生态位宽度分析 | 第78-79页 |
·四种虫生真菌时间(不同采集季节)生态位宽度分析 | 第79页 |
·四种虫生真菌空间(不同海拔高度)生态位宽度分析 | 第79-80页 |
·四种虫生真菌营养、空间、时间生态位重叠度分析 | 第80-81页 |
·四种虫生真菌营养资源生态位重叠度分析 | 第80页 |
·四种虫生真菌时间资源生态位重叠度分析 | 第80-81页 |
·四种虫生真菌空间资源生态位重叠度分析 | 第81页 |
·四种虫生真菌空间-时间二维生态位宽度分析 | 第81-82页 |
·四种虫生真菌营养-时间二维生态位重叠度分析 | 第82页 |
3 讨论 | 第82-84页 |
第六章 鹞落坪球孢白僵菌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 第84-95页 |
第一节 鹞落坪球孢白僵菌季节及海拔分布特点 | 第84-85页 |
1 球孢白僵菌不同季节分布特点 | 第84页 |
2 球孢白僵菌不同海拔高度分布特点 | 第84-85页 |
第二节 利用ISSR分子标记研究鹞落坪球孢白僵菌遗传多样性 | 第85-9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85页 |
·材料 | 第85页 |
·供试材料 | 第85页 |
·主要器材及试剂 | 第85页 |
·方法 | 第85页 |
2 实验结果 | 第85-93页 |
·ISSR扩增引物的筛选 | 第85-86页 |
·ISSR-PCR扩增 | 第86-88页 |
·鹞落坪球孢白僵菌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88-89页 |
·不同采集时间多态位点分析 | 第88页 |
·不同海拔菌株的多态位点分析 | 第88-89页 |
·球孢白僵菌种群内的遗传变异分析 | 第89-93页 |
·不同月份球孢白僵菌菌株的遗传结构 | 第89-91页 |
·不同月份球孢白僵菌的遗传变异 | 第89页 |
·不同月份球孢白僵菌的遗传分化分析 | 第89-90页 |
·不同季节球孢白僵菌的遗传一致度和聚类分析 | 第90-91页 |
·不同海拔的球孢白僵菌菌株的遗传结构 | 第91-93页 |
·不同海拔球孢白僵菌的遗传变异 | 第91页 |
·不同海拔球孢白僵菌的遗传分化分析 | 第91-92页 |
·不同海拔球孢白僵菌的遗传一致度和聚类分析 | 第92-93页 |
·所有球孢白僵菌菌株的聚类分析 | 第93页 |
3 讨论 | 第93-95页 |
第七章 麻姑山虫生真菌物种多样性、生态分布及生态位测度的研究 | 第95-106页 |
第一节 引言及麻姑山自然概况 | 第95-96页 |
1 引言 | 第95页 |
2 自然概况 | 第95-96页 |
第二节 麻姑山林场虫生真菌物种多样性研究 | 第96-10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96页 |
·材料 | 第96页 |
·方法 | 第96页 |
·样地的设置和取样方法 | 第96页 |
·调查方法 | 第96页 |
·菌种分离纯化 | 第96页 |
·菌种鉴定 | 第96页 |
·虫生真菌群落多样性研究 | 第9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96-100页 |
·虫生真菌的群落结构 | 第96-98页 |
·虫生真菌科属的统计分析 | 第98-99页 |
·虫生真菌季节分布规律 | 第99-100页 |
3 讨论 | 第100-101页 |
第三节 麻姑山三种主要虫生真菌生态位与资源竞争分析 | 第101-10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01页 |
·材料 | 第101页 |
·方法 | 第10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101-105页 |
·三种虫生真菌与营养、时间生态位宽度分析 | 第101-103页 |
·三种虫生真菌与营养(寄主)生态位宽度分析 | 第101-102页 |
·三种虫生真菌与时间资源生态位宽度分析 | 第102-103页 |
·三种虫生真菌营养与时间生态位重叠度分析 | 第103-104页 |
·三种虫生真菌营养资源生态位重叠度分析 | 第103页 |
·三种虫生真菌时间资源生态位重叠度分析 | 第103-104页 |
·三种虫生真菌营养-时间二维生态位宽度分析 | 第104页 |
·三种虫生真菌营养-时间二维生态位重叠度分析 | 第104-105页 |
3 讨论 | 第105-106页 |
第八章 麻姑山球孢白僵菌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 第106-117页 |
第一节 麻姑山球孢白僵菌季节分布 | 第106-107页 |
第二节 利用ISSR分子标记研究麻姑山球孢白僵菌遗传多样性 | 第107-11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07页 |
·材料 | 第107页 |
·供试材料 | 第107页 |
·主要器材及试剂 | 第107页 |
·方法 | 第107页 |
2 实验结果 | 第107-116页 |
·ISSR扩增引物的筛选 | 第107-108页 |
·ISSR-PCR扩增 | 第108-109页 |
·麻姑山球孢白僵菌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109-110页 |
·不同采集时间多态位点分析 | 第109-110页 |
·不同寄主球孢白僵菌的多态位点分析 | 第110页 |
·球孢白僵菌种群内的遗传变异分析 | 第110-114页 |
·不同月份球孢白僵菌菌株的遗传结构 | 第110-112页 |
·不同月份球孢白僵菌的遗传变异 | 第110-111页 |
·不同月份球孢白僵菌的遗传分化分析 | 第111-112页 |
·不同季节球孢白僵菌的遗传一致度和聚类分析 | 第112页 |
·不同寄主球孢白僵菌菌株的遗传结构 | 第112-114页 |
·不同寄主球孢白僵菌的遗传变异 | 第112-113页 |
·不同寄主球孢白僵菌的遗传分化分析 | 第113页 |
·不同寄主球孢白僵菌的遗传一致度和聚类分析 | 第113-114页 |
·所有球孢白僵菌菌株的聚类分析 | 第114-116页 |
3 讨论 | 第116-117页 |
第九章 总结与讨论 | 第117-120页 |
第十章 创新点 | 第120-121页 |
参考文献 | 第121-133页 |
致谢 | 第133-134页 |
个人简介 | 第134页 |
攻读硕士、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