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三轴受压条件下边界面模型的研究
| 致谢 | 第1-6页 |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符号注释表 | 第8-12页 |
| 1 绪论 | 第12-20页 |
| ·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2-13页 |
| ·混凝土本构关系分类及评析 | 第13-17页 |
| ·弹性本构模型 | 第13页 |
| ·塑性本构模型 | 第13-15页 |
| ·断裂力学模型 | 第15页 |
| ·基于不可逆热力学模型 | 第15-16页 |
|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本构模型 | 第16-17页 |
| ·混凝土的单轴应力应变 | 第17页 |
| ·混凝土的循环加载 | 第17-18页 |
|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主要内容 | 第18-20页 |
| ·研究目的 | 第18页 |
| ·主要内容 | 第18-20页 |
| 2 边界面模型的基本概念 | 第20-28页 |
| ·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20-21页 |
| ·边界面模型概述 | 第21-22页 |
| ·混凝土边界面模型的构成 | 第22-24页 |
| ·边界面方程 | 第22页 |
| ·映射法则 | 第22-23页 |
| ·应力应变关系 | 第23-24页 |
| ·几种经典混凝土边界面模型 | 第24-26页 |
| ·混凝土本构关系研究的试验情况 | 第26-28页 |
| 3 混凝土的边界面模型 | 第28-42页 |
| ·模型概述 | 第28页 |
| ·应力应变关系的推导 | 第28-33页 |
| ·边界面方程和破坏参数 | 第33-35页 |
| ·边界面方程 | 第33-34页 |
| ·损伤参数 | 第34-35页 |
| ·映射准则和加卸载准则 | 第35-37页 |
| ·模型参数的确定 | 第37-42页 |
| ·上升段 | 第37-41页 |
| ·下降段 | 第41-42页 |
| 4 数值计算与程序说明 | 第42-48页 |
| ·塑性模型的非线性计算 | 第42页 |
| ·程序说明 | 第42-48页 |
| 5 模型的验证结果 | 第48-62页 |
| ·单调试验结果与模拟结果的比较 | 第48-54页 |
| ·恒侧压试验结果与模拟结果对比 | 第54-57页 |
| ·恒侧压恒侧应变试验结果与模拟结果对比 | 第57-62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 附录 A | 第68-70页 |
| 附录 B | 第70-88页 |
| 作者简历 | 第88-90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