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页 | 
| ABSTRACT | 第3-6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6-10页 | 
| ·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 第6页 |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6-8页 | 
|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8-10页 | 
| 第二章 冷端系统的模拟及子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 第10-35页 | 
| ·发电厂冷端热力系统的模拟分析 | 第10-12页 | 
| ·冷端子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与特性分析 | 第12-35页 | 
| ·汽轮机特性分析 | 第12-13页 | 
| ·凝汽器特性分析及其凝汽压力的确定 | 第13-20页 | 
| ·抽气器特性分析 | 第20-24页 | 
| ·循环水系统模型的建立及其特性分析 | 第24-26页 | 
| ·冷却塔数学模型的建立及其耗水量因素的分析 | 第26-32页 | 
| ·凝结水系统特性分析 | 第32-35页 | 
| 第三章 冷端系统优化运行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35-42页 | 
| ·传统分析方法确定机组凝汽器最佳压力 | 第35-36页 | 
| ·传统法确定凝汽器最佳压力 | 第35页 | 
| ·考虑冷却水价值的“最大收益法”确定凝汽器最佳压力 | 第35-36页 | 
| ·“综合成本煤耗率”概念的介绍及其计算公式 | 第36-38页 | 
| ·“能量价值分析”法的简介 | 第36-37页 | 
| ·“综合成本煤耗率”概念的介绍及其计算公式 | 第37-38页 | 
| ·“改进型综合成本煤耗率概念”的提出及其公式介绍 | 第38页 | 
| ·冷端系统经济优化分析 | 第38-42页 | 
| ·冷端系统优化运行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38-39页 | 
| ·冷端系统优化运行分析的基本条件 | 第39-40页 | 
| ·冷端系统优化程序的结构 | 第40-42页 | 
| 第四章 某电厂冷端系统优化运行方式的确定 | 第42-67页 | 
| ·电厂机组冷端系统中各子系统介绍 | 第42-47页 | 
| ·某电厂冷端系统具体优化结果 | 第47-57页 | 
| ·冷端系统优化具体分析思想 | 第47页 | 
| ·“改进型综合成本煤耗率法”的优化过程 | 第47-53页 | 
| ·“传统分析法”和“综合成本煤耗率法”的优化结果 | 第53-56页 | 
| ·优化结果分析比较 | 第56-57页 | 
| ·定速泵变为双速泵运行的优化分析 | 第57-61页 | 
| ·单元制机组循环水系统特性的确定 | 第57-58页 | 
| ·扩大单元制机组循环水系统特性的确定 | 第58-59页 | 
| ·循环水补水率的取值情况 | 第59-60页 | 
| ·应用“改进型综合成本煤耗率法”得到的冷端优化运行结果 | 第60-61页 | 
| ·定速泵变为叶片调节泵运行的优化分析 | 第61-67页 | 
| ·单元制机组冷端优化运行的确定 | 第61-62页 | 
| ·扩大单元制机组冷端优化运行的确定 | 第62-67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7-68页 | 
| ·结论 | 第67页 | 
| ·展望 | 第67-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 致谢 | 第71-72页 | 
| 附录 | 第72-82页 |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