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9页 |
前言 | 第9-11页 |
正文 | 第11-42页 |
第一部分 杨明会教授的治学思想 | 第11-14页 |
1. 熟读经典 重视临床 | 第11-12页 |
2. 衷中参西 融汇贯通 | 第12-13页 |
3. 科研临床 相辅相成 | 第13-14页 |
第二部分 杨明会教授治疗气道高反应性咳嗽的临证经验 | 第14-25页 |
1. 理论溯源 | 第14-16页 |
·咳嗽的病名及分类 | 第14页 |
·咳嗽的病因病机 | 第14-16页 |
·外感六淫 | 第14-15页 |
·脏腑功能失调 | 第15-16页 |
2. 杨明会教授对气道高反应性咳嗽的认识 | 第16-21页 |
·气道高反应性咳嗽的特点 | 第16-17页 |
·气道高反应性咳嗽的病因病机 | 第17-20页 |
·咳嗽病机不离外感内伤 | 第17-18页 |
·根本病机责之阴虚内热 | 第18-19页 |
·过食咸味为饮食第一禁忌 | 第19-20页 |
·气道高反应性咳嗽的常见证型 | 第20-21页 |
3. 杨明会教授治疗气道高反应性咳嗽的临证经验 | 第21-25页 |
·滋阴清热,宣降气机 | 第22页 |
·清咽利喉,补肺益肾 | 第22-24页 |
·辅以化瘀,兼祛痰湿 | 第24-25页 |
第三部分 滋阴清热饮治疗气道高反应性咳嗽的临床研究 | 第25-42页 |
1. 一般资料 | 第25页 |
·病例选择 | 第25页 |
·病例来源 | 第25页 |
2. 方法 | 第25-27页 |
·随机分组 | 第25页 |
·治疗方法 | 第25-26页 |
·观察时间 | 第26页 |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方法 | 第26-27页 |
·统计学方法 | 第27页 |
3. 结果 | 第27-34页 |
·病例分组及基线分析 | 第27-28页 |
·证候积分 | 第28-32页 |
·综合疗效 | 第32页 |
·温差改变 | 第32-33页 |
·随访情况 | 第33-34页 |
4. 讨论 | 第34-41页 |
5. 结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3页 |
文献综述 | 第43-4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