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部分 美国法关于知识产权人拒绝交易的界定 | 第9-17页 |
一、知识产权人联合拒绝交易与单独拒绝交易 | 第9-12页 |
(一) 法律对"联合"与"单独"行为区别对待 | 第9-10页 |
(二) CSU,LLC v.Xerox Corp.案 | 第10-12页 |
二、知识产权人附条件的拒绝交易与单独拒绝交易 | 第12-15页 |
三、Intel案形成的判例和交叉许可 | 第15-17页 |
第二部分 知识产权人拒绝交易理论在美国的发展 | 第17-21页 |
一、没有必须行使知识产权的义务 | 第17-18页 |
二、实施知识产权的权利:强制许可 | 第18-19页 |
三、拒绝与特定对象交易的权利 | 第19-21页 |
第三部分 知识产权人拒绝交易的豁免制度在美国的例外 | 第21-41页 |
一、各种例外的共同前提条件:市场支配力 | 第21-23页 |
(一) 相关市场的界定 | 第21-22页 |
(二) 市场支配力的判定 | 第22-23页 |
二、例外之一:关键设施规则 | 第23-30页 |
(一) 背景:对"关键设施规则"的批判 | 第23-24页 |
(二) 知识产权作为"关键设施" | 第24-28页 |
(三) 知识产权作为关键设施诉讼附带提出的主张 | 第28-30页 |
三、例外之二:拒绝许可处于独占地位的设施 | 第30-36页 |
(一) 联邦巡回法院的方法:本身合法 | 第31-32页 |
(二) 第一巡回法院的方法:可反驳的推定 | 第32-33页 |
(三) 第九巡回法院的方法:故意因素 | 第33-34页 |
(四) 三种方法之间的调和 | 第34-36页 |
四、例外之三:继续交易的义务 | 第36-37页 |
五、并非例外的情形:无效的知识产权 | 第37-39页 |
六、成文法的规定 | 第39-41页 |
第四部分 我国知识产权和反垄断制度可以借鉴的经验 | 第41-45页 |
一、我国知识产权和反垄断法相关规定与美国的比较 | 第41-43页 |
(一) 相同之处 | 第41-42页 |
(二) 不同之处 | 第42-43页 |
二、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发展可以借鉴的经验 | 第43-45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