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4页 |
| 中文摘要 | 第4-7页 |
| 目录 | 第7-8页 |
| 引言 | 第8-16页 |
| 一、版本 | 第8-9页 |
| 二、题材来源 | 第9-11页 |
| 三、编撰艺术 | 第11-13页 |
| 四、艺术价值 | 第13-16页 |
| 第一章 《精忠录》与《大宋中兴通俗演义》的对读比较 | 第16-38页 |
| 第一节 《大宋中兴通俗演义》的版本 | 第16-20页 |
| 一、清江堂(清白堂)嘉靖刊本 | 第17-19页 |
| 二、双峰堂万历年间刊本 | 第19页 |
| 三、三台馆万历年间刊本 | 第19-20页 |
| 第二节 《精忠录》版本 | 第20-23页 |
| 第三节 《精忠录》之“武穆事实”等的题材来源 | 第23-26页 |
| 一、《宋史》 | 第24页 |
| 二、《鄂国金佗粹编》之《鄂王行实编年》 | 第24-25页 |
| 三、综合《鄂王行实编年》与《宋史》相同内容的文字 | 第25-26页 |
| 第四节 《大宋中兴通俗演义》对《精忠录》题材内容的借鉴 | 第26-36页 |
| 一、《大宋中兴通俗演义》对《精忠录》题材内容的借鉴 | 第26-34页 |
| 二、《新刊大宋中兴通俗演义》所附《会纂宋岳鄂武穆王精忠录后集》问题 | 第34-36页 |
| 余论 | 第36-38页 |
| 第二章 《大宋中兴通俗演义》的题材来源 | 第38-62页 |
| 第一节 小说 | 第38-40页 |
| 第二节 史书 | 第40-49页 |
| 一、《鄂国金佗粹编》及续编 | 第40-45页 |
| 二、《续资治通鉴纲目》、《宋史》 | 第45-49页 |
| 三、《梁溪集》 | 第49页 |
| 第三节 戏曲 | 第49-62页 |
| 一、《大宋中兴通俗演义》对戏曲岳飞故事题材的吸收 | 第50-56页 |
| 二、《大宋中兴通俗演义》对戏曲岳飞故事题材的改创 | 第56-62页 |
| 第三章 《大宋中兴通俗演义》的编撰方式 | 第62-70页 |
| 第一节 标举纪实,按史演义 | 第62-64页 |
| 第二节 对前人作品的模仿 | 第64-66页 |
| 第三节 双行夹批的评点形式 | 第66-70页 |
| 小结 | 第70-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77-78页 |
| 个人简历 | 第78-79页 |
| 致谢 | 第7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