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思想方法对当代德育的启示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前言 | 第6-9页 |
第一章 道家思想方法之要义 | 第9-21页 |
第一节 道家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 第9-16页 |
一、无用之用 | 第10-12页 |
二、为道日损 | 第12-14页 |
三、柔弱胜刚强 | 第14-16页 |
第二节 道家思想方法的特征 | 第16-21页 |
一、逆向否定的思维方式 | 第16-17页 |
二、“正言若反”的表述方式 | 第17-19页 |
三、平等交流的沟通方式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天人合一与当代德育的师生和谐 | 第21-31页 |
第一节 道家思想的天人合一境界 | 第21-24页 |
一、万物平等 | 第21-22页 |
二、遵循天道 | 第22-24页 |
第二节 当代德育的师生和谐 | 第24-31页 |
一、“鲁侯养鸟”的教训 | 第25-27页 |
二、彰显德育工作者的个性 | 第27-31页 |
第三章 天道自然与当代德育的人道“无为” | 第31-37页 |
第一节 天道自然 | 第31-34页 |
一、顺应自然 | 第31-32页 |
二、效法自然 | 第32-34页 |
第二节 人道无为的借鉴意义 | 第34-37页 |
一、顺乎人之本性的德育 | 第34-35页 |
二、“无为而治”的德育管理 | 第35-37页 |
第四章 大道的言说方式与当代德育的不言之教 | 第37-48页 |
第一节 大道的言说方式 | 第38-43页 |
一、道言的开放性 | 第38-42页 |
二、道言的艺术性:寓言、重言、卮言 | 第42页 |
三、道言的过程性:言、意、象、道 | 第42-43页 |
第二节 不言之教的启示 | 第43-48页 |
一、重在身教 | 第43-44页 |
二、“善言”、“善行” | 第44-45页 |
三、人文关怀 | 第45-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