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目录 | 第10-12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23页 |
|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2-14页 |
| ·符号约定 | 第14页 |
| ·短波 FH信号的数学模型 | 第14-19页 |
| ·短波信道的统计特性 | 第15-17页 |
| ·短波源信号的数学模型 | 第17-18页 |
| ·FH信号的数学模型 | 第18-19页 |
| ·阵列信号接收处理的数学模型 | 第19-22页 |
| ·窄带接收的数学模型 | 第20-22页 |
| ·宽带接收的数学模型 | 第22页 |
| ·本文的结构安排 | 第22-23页 |
| 第2章 文献回顾 | 第23-33页 |
| ·基于单天线接收的 FH信号检测和参数估计 | 第23-28页 |
| ·FH信号的检测 | 第23-26页 |
| ·FH信号的参数估计 | 第26-28页 |
| ·基于阵列天线接收的 FH信号检测和参数估计 | 第28-30页 |
| ·宽带波束形成技术 | 第30-33页 |
| 第3章 基于窄带处理的跳频信号盲检测和参数盲估计 | 第33-68页 |
| ·接收处理模型及其设计思想 | 第33-34页 |
| ·预处理 | 第34-41页 |
| ·阵列误差校正 | 第34-40页 |
| ·阵列误差综合模型 | 第35-38页 |
| ·阵列误差校正 | 第38-40页 |
| ·其它预处理 | 第40-41页 |
| ·跳频信号的盲检测 | 第41-55页 |
| ·互相关处理 | 第41-48页 |
| ·互相关函数的建立方法 | 第42-43页 |
| ·时域滤波前后的互功率谱密度的信噪比改善分析 | 第43-48页 |
| ·hop的时频图生成 | 第48-55页 |
| ·CSDM生成 | 第48-49页 |
| ·CSDM对折处理 | 第49-50页 |
| ·从cell信号检测到hop整理 | 第50-54页 |
| ·影响hop生成性能的因素 | 第54-55页 |
| ·跳频信号的分离和参数估计 | 第55-63页 |
| ·DOA估计 | 第55-61页 |
| ·信源个数估计 | 第55-60页 |
| ·hop的DOA估计 | 第60-61页 |
| ·FH信号的分离 | 第61页 |
| ·FH信号的参数估计 | 第61-63页 |
| ·实验 | 第63-67页 |
| ·两个跳频台的试验 | 第63-65页 |
| ·三个跳频台的试验 | 第65-67页 |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 第4章 基于宽带处理的跳频信号盲检测和参数盲估计 | 第68-92页 |
| ·接收处理模型及其设计思想 | 第68-69页 |
| ·宽带空间谱测向 | 第69-71页 |
| ·宽带恒束宽波束形成 | 第71-80页 |
| ·基于频域处理的宽带波束形成 | 第72-75页 |
| ·基于空间插值的波束形成 | 第75-79页 |
| ·基于空间插值的频域宽带波束形成 | 第79页 |
| ·基于二阶锥规划的宽带波束形成 | 第79-80页 |
| ·跳频信号的盲检测和参数盲估计 | 第80-85页 |
| ·多个跳频信号的盲检测和参数盲估计 | 第81页 |
| ·单个跳频信号的盲检测和参数盲估计 | 第81-85页 |
| ·hop生成和整理 | 第82-83页 |
| ·跳频信号参数估计 | 第83-85页 |
| ·仿真和实验 | 第85-91页 |
| ·多个跳频信号盲检测和参数盲估计实验 | 第85-89页 |
| ·单个跳频信号盲检测和参数盲估计实验 | 第89-91页 |
| ·本章小结 | 第91-92页 |
| 第5章 基于阵列信号处理的短波侦察系统的设计及实现 | 第92-104页 |
| ·系统主要技术指标 | 第92-93页 |
| ·系统组成和配置 | 第93-96页 |
| ·天线阵方案 | 第93-94页 |
| ·多信道接收机方案 | 第94-95页 |
| ·终端处理机方案 | 第95-96页 |
| ·系统软件 | 第96-98页 |
| ·工控机软件 | 第96-97页 |
| ·DSP控制软件 | 第97-98页 |
| ·DSP算法软件 | 第98页 |
| ·系统的主要工作方式 | 第98-103页 |
| ·频带扫描 | 第99页 |
| ·相位干涉仪测向 | 第99-100页 |
| ·基于窄带处理的跳频搜索 | 第100页 |
| ·基于空间谱估计的窄带测向 | 第100-101页 |
| ·窄带波束形成 | 第101页 |
| ·分析解调方式 | 第101-103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3-104页 |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4-106页 |
| ·论文总结 | 第104-105页 |
|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第105-106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6-114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114-115页 |
| 致谢 | 第1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