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邮政储蓄专业模拟核算与储蓄网点盈亏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9页 |
| 一、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7-8页 |
| 二、论文研究的内容和结构 | 第8-9页 |
| 第二章 邮政储蓄会计模拟核算概述 | 第9-16页 |
| 一、邮政储蓄会计核算与金融机构会计核算的比较 | 第9-11页 |
| (一) 制度基础的比较 | 第9页 |
| (二) 核算主体的比较 | 第9页 |
| (三) 核算要素内容的比较 | 第9-10页 |
| (四) 核算方法的比较 | 第10-11页 |
| (五) 会计基础规范程度的比较 | 第11页 |
| 二、邮政储蓄会计模拟核算的必要性 | 第11-12页 |
| (一) 银行业监管的需要 | 第11-12页 |
| (二) 自身稳健经营和防范风险的需要 | 第12页 |
| (三) 邮政体制改革的需要 | 第12页 |
| 三、现有储蓄专业模拟核算的模式 | 第12-16页 |
| (一) 国家局和省局储蓄专业模拟核算的模式 | 第13-14页 |
| (二) 地市局储蓄专业模拟核算的模式 | 第14-16页 |
| 第三章 北京邮政储蓄的专业模拟核算 | 第16-27页 |
| 一、北京邮政储蓄专业模拟核算的方法 | 第16-21页 |
| (一) 市局储蓄专业模拟核算的方法 | 第16-18页 |
| (二) 各区局储蓄专业模拟核算的方法 | 第18页 |
| (三) 共享成本费用的分摊方法 | 第18-21页 |
| 二、储蓄专业模拟核算的结果及分析 | 第21-25页 |
| (一) 储蓄专业支出结构 | 第21-23页 |
| (二) 储蓄专业成本费用与收入的配比情况 | 第23-24页 |
| (三) 与上海局储蓄专业模拟核算结果对比 | 第24页 |
| (四) 各区局储蓄专业模拟核算结果 | 第24-25页 |
| 三、北京邮政储蓄专业模拟核算尚存在的问题 | 第25-27页 |
| (一) 各级管理者对核算结果的应用缺乏重视 | 第25页 |
| (二) 核算结果未能与绩效考核挂钩 | 第25-26页 |
| (三) 储蓄专业模拟核算的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 | 第26页 |
| (四) 无法反映储蓄专业的整体财务状况 | 第26-27页 |
| 第四章 储蓄网点盈亏分析 | 第27-39页 |
| 一、储蓄网点盈亏分析的意义和目的 | 第27-28页 |
| 二、盈亏平衡测算的方法 | 第28-34页 |
| (一) 测算目标 | 第28页 |
| (二) 测算公式和方法 | 第28-29页 |
| (三) 主要测算口径 | 第29页 |
| (四) 测算举例 | 第29-30页 |
| (五) 各收入成本费用项目的计算方法 | 第30-33页 |
| (六) 抽样网点的选择 | 第33-34页 |
| 三、测算结果与比较分析 | 第34-39页 |
| (一) 街道和社区网点的测算结果和比较分析 | 第34-37页 |
| (二) 商厦网点的测算结果和比较分析 | 第37页 |
| (三) 储蓄网点运营平衡的测算 | 第37-39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39-41页 |
| 参考资料 | 第41页 |
| 附表1-4:储蓄专业模拟核算会计报表(见后页) | 第41页 |
| 附表5 | 第41-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