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仿生模式识别的孤立性肺结节诊断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问题的提出和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0-11页 |
·基于灰度阈值的方法 | 第10页 |
·基于几何(形态)特征的方法 | 第10-11页 |
·基于神经网络的方法和其他方法 | 第11页 |
·肺部CT 图像介绍与SPNS 诊断的一般流程 | 第11-13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 | 第13-15页 |
2 模式分类方法研究 | 第15-37页 |
·人工神经网络概述 | 第15-23页 |
·引言 | 第15-16页 |
·神经网络的应用及研究方向 | 第16页 |
·神经元模型 | 第16-17页 |
·神经网络的学习和训练 | 第17-18页 |
·前馈神经网络的主要算法 | 第18-23页 |
·仿生模式识别理论 | 第23-28页 |
·仿生模式识别的基本出发点 | 第23-25页 |
·仿生模式识别的理论基础 | 第25页 |
·仿生模式识别的分析方法和实现途径 | 第25-28页 |
·支持向量机 | 第28-36页 |
·最优分类面 | 第28-31页 |
·广义最优分类面 | 第31-32页 |
·高维空间中的最优分类面 | 第32-33页 |
·支持向量机 | 第33-34页 |
·核函数 | 第34-35页 |
·支持向量机的应用 | 第35-36页 |
·三种模式分类方法的综合分析 | 第36-37页 |
3 基于仿生模式识别的孤立性肺结节检测 | 第37-49页 |
·孤立性肺结节检测算法 | 第37-41页 |
·基于仿生模式识别的检测算法 | 第37-39页 |
·基于SVM 的检测算法 | 第39-40页 |
·基于BP 神经网络的检测算法 | 第40-41页 |
·算法的评价标准 | 第41-45页 |
·交叉验证 | 第41-43页 |
·算法分类能力的ROC 评价模型 | 第43-45页 |
·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45-49页 |
·孤立性肺结节的检测实验 | 第45-47页 |
·分类器的ROC 曲线比较 | 第47-49页 |
4 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 | 第49-59页 |
·孤立性肺结节的良恶性分类 | 第49-53页 |
·孤立性肺结节的良恶性分类模型的建立 | 第49-50页 |
·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50-53页 |
·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 | 第53-59页 |
·基于仿生模式识别的孤立性肺结节诊断 | 第54-55页 |
·基于BP 神经网络的孤立性肺结节诊断 | 第55页 |
·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55-59页 |
5 总结与展望 | 第59-61页 |
·总结 | 第59页 |
·展望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附录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其它工作 | 第66-67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66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66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实践项目 | 第66-67页 |
附录B 文中常用缩写列表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