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说明 | 第1-7页 |
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正文:氢化可的松菌群触发型结肠靶向制剂的研究 | 第11-53页 |
前言 | 第11-14页 |
第一部分 氢化可的松结肠靶向片处方与工艺研究 | 第14-23页 |
1 材料和仪器 | 第14-15页 |
·材料 | 第14-15页 |
·仪器 | 第15页 |
2 实验方法 | 第15-18页 |
·片芯制备 | 第15页 |
·壳聚糖包衣片制备 | 第15-17页 |
·肠溶衣的制备 | 第17-18页 |
·肠溶片的制备 | 第18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18-22页 |
·片芯的制备 | 第18页 |
·壳聚糖筛选 | 第18页 |
·微粉硅胶用量的考察 | 第18-19页 |
·增塑剂种类及用量 | 第19页 |
·包衣液溶剂 | 第19-20页 |
·包衣液的浓度 | 第20页 |
·包衣增重 | 第20-21页 |
·正交实验 | 第21-22页 |
·肠溶衣的制备 | 第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二部分 氢化可的松结肠靶向片的体外评价 | 第23-41页 |
第一节 释放度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23-32页 |
1 材料与仪器 | 第23页 |
2 方法 | 第23-26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26-32页 |
第二节 制剂中氢化可的松的含量测定 | 第32-36页 |
1 材料与仪器 | 第32页 |
2 方法 | 第32-33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33-36页 |
第三节 HD 结肠靶向片体外靶向性与初步稳定性研究 | 第36-40页 |
1 材料与仪器 | 第36页 |
2 方法 | 第36-37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37-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三部分 HD 结肠靶向片的体内靶向性评价 | 第41-53页 |
1 材料与仪器 | 第41页 |
·药品、材料及试剂 | 第41页 |
·仪器 | 第41页 |
2 方法 | 第41-43页 |
·样品处理 | 第41页 |
·色谱条件 | 第41页 |
·方法专属性 | 第41-42页 |
·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42页 |
·精密度实验 | 第42页 |
·回收率实验 | 第42页 |
·药代动力学实验方案 | 第42页 |
·体内解剖动物观察 | 第42-43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43-52页 |
·方法专属性 | 第43页 |
·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43-44页 |
·精密度实验 | 第44-45页 |
·回收率实验 | 第45页 |
·样本测定结果 | 第45-47页 |
·数据分析 | 第47-50页 |
·体内解剖动物观察 | 第50-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全文总结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文献综述 | 第56-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