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4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4-22页 |
一、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与篇章结构安排 | 第15-19页 |
二、主要创新、不足之处与未来研究方向 | 第19-22页 |
第二章 国有银行产权改革、战略引资与金胜安全 | 第22-38页 |
第一节 存在的合理性、产权改革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 第22-27页 |
一、国有银行存在的合理性 | 第23-24页 |
二、国有银行产权改革的必要性 | 第24-27页 |
三、国有银行产权改革的重要性 | 第27页 |
第二节 产权改革、股份制改造与战略引资 | 第27-29页 |
一、产权改革是股份制改造的重要环节 | 第28页 |
二、战略引资是产权改革的有效形式 | 第28-29页 |
第三节 战略引资与“贱卖论”、“威胁论” | 第29-38页 |
一、股价偏低与“贱卖”的疑问 | 第29页 |
二、“贱卖”说法的片面性 | 第29-31页 |
三、外资竞争的稳定效应 | 第31-34页 |
四、金融安全受“威胁”的可能性 | 第34页 |
五、战略投资者的审慎选择 | 第34-36页 |
六、战略引资、外资路径依赖与国有银行控制权的转移 | 第36-38页 |
第三章 控制权、控制权的配置与控制权的收益 | 第38-60页 |
第一节 控制权的内涵与外延 | 第38-48页 |
一、控制权的理论来源 | 第38-39页 |
二、控制权概念的细分 | 第39-44页 |
三、控制权概念的相关阐释 | 第44-48页 |
第二节 控制权的配置 | 第48-52页 |
一、控制权配置的原则方法 | 第48-49页 |
二、控制权配置方法的优劣次序 | 第49-50页 |
三、股权关系下,控制权配置的实质在于对核心控制权的争夺 | 第50-52页 |
第三节 控制权的收益问题 | 第52-60页 |
一、控制权收益 | 第52-53页 |
二、控制权公共收益 | 第53-55页 |
三、控制权私有收益 | 第55-57页 |
四、控制权公共收益与控制权私有收益的关系 | 第57-60页 |
第四章 国有银行公司治理、股权结构与控制权私有收益 | 第60-75页 |
第一节 国有银行的公司治理 | 第60-63页 |
一、国有银行公司治理的特殊性 | 第61页 |
二、国有银行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 | 第61-62页 |
三、国有银行外部治理机制的改革 | 第62-63页 |
第二节 国有银行公司治理与股权结构 | 第63-69页 |
一、银行股权结构的基本特征 | 第64-65页 |
二、股权结构对治理绩效的作用 | 第65-66页 |
三、治理绩效对股权结构的反作用 | 第66-67页 |
四、股权结构与公司业绩关系研究的两个方向 | 第67页 |
五、银行股权结构与治理效率的“有关”、“无关”论 | 第67-68页 |
六、银行股权结构与治理效率相关性争论的实质 | 第68-69页 |
第三节 银行股权结构与控制权私有收益 | 第69-75页 |
一、控制权私有收益、控制性股东与股权结构 | 第69-71页 |
二、控制权私有收益与股权结构的选择 | 第71-72页 |
三、控制权私有收益与股权融资需求的满足 | 第72-75页 |
第五章 控制权私有收益、效率损失与国有银行控制权转移 | 第75-93页 |
第一节 银行控制权的分配与获取 | 第76-78页 |
一、银行控制权的分配 | 第76-77页 |
二、银行控制权的获取 | 第77-78页 |
第二节 国有银行战略引资后控制权转移的模型分析 | 第78-86页 |
一、模型的基本介绍 | 第79-80页 |
二、严格限定条件下的简单模型 | 第80-82页 |
三、逐步放宽假定条件的一般模型 | 第82-86页 |
第三节 国有银行控制权私有收益的现实存在 | 第86-93页 |
一、控制权私有收益和工资性收益 | 第86-88页 |
二、控制权私有收益的分类与具体构成 | 第88-89页 |
三、控制权私有收益的估算及其实证研究 | 第89-91页 |
四、控制权私有收益的获取途径 | 第91-93页 |
第六章 社会性负担、战略引资与国有银行适度控股比例 | 第93-105页 |
第一节 国有银行适度控股比例问题的提出 | 第93-95页 |
第二节 战略引资后国有银行适度控股比例的模型分析 | 第95-102页 |
一、模型的基本设定 | 第95-96页 |
二、模型的函数关系 | 第96-98页 |
三、模型的推导过程 | 第98-102页 |
第三节 社会性负担与国有银行适度控股比例的三个立论 | 第102-105页 |
第七章 优化配置、激励约束与国有银行控制权的维护 | 第105-139页 |
第一节 控制权的优化配置 | 第105-116页 |
一、控制权市场中的争夺 | 第106-109页 |
二、控制权分配的优化 | 第109-116页 |
第二节 控制权的激励约束 | 第116-130页 |
一、控制权私有收益的激励 | 第117-119页 |
二、管理层收益目标函数的选择 | 第119-121页 |
三、制度法律环境的建设 | 第121-125页 |
四、监管机制的作用 | 第125-130页 |
第三节 国有银行控制权的维护暨发展中国家经验的借鉴 | 第130-139页 |
一、发展中国家银行业的对外开放战略 | 第130-133页 |
二、发展中国家金融对外开放下的国有银行产权改革 | 第133-137页 |
三、发展中国家经验的启示与国有银行控制权的维护 | 第137-139页 |
结束语 | 第139-140页 |
参考文献 | 第140-153页 |
后记 | 第1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