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IP协议综合通信终端的设计与实现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4页 |
| ·课题的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2页 |
|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2-14页 |
| 第2章 SIP 通信理论及关键技术 | 第14-31页 |
| ·基于SIP 的VOIP 技术 | 第14-15页 |
| ·IP 电话基本原理 | 第14页 |
| ·IP 电话的信令技术 | 第14-15页 |
| ·SIP 网络组成 | 第15-17页 |
| ·用户代理 | 第16页 |
| ·代理服务器 | 第16页 |
| ·重定向服务器 | 第16页 |
| ·注册服务器 | 第16-17页 |
| ·SIP 协议简介 | 第17-24页 |
| ·SIP 协议分层 | 第17-18页 |
| ·SIP 消息结构 | 第18页 |
| ·SIP 请求消息 | 第18-20页 |
| ·SIP 响应消息 | 第20-21页 |
| ·SIP 基本呼叫流程 | 第21-23页 |
| ·SIP 媒体协商机制 | 第23-24页 |
| ·SIP 通信的其它关键技术 | 第24-31页 |
| ·媒体编解码技术 | 第25-27页 |
| ·实时传输技术 | 第27-29页 |
| ·QoS 保证技术 | 第29-31页 |
| 第3章 SIP 嵌入式终端硬件设计 | 第31-46页 |
| ·硬件总体设计 | 第31-33页 |
| ·系统需求 | 第31页 |
| ·硬件设计流程 | 第31-32页 |
| ·硬件整体框架 | 第32-33页 |
| ·PXA270 处理器简介 | 第33-35页 |
| ·系统电源管理 | 第35-38页 |
| ·系统电源分级 | 第35页 |
| ·CPU 电源管理 | 第35-38页 |
| ·最小系统设计 | 第38-43页 |
| ·系统时钟 | 第38-39页 |
| ·系统复位电路 | 第39-40页 |
| ·SDRAM 存储电路 | 第40-42页 |
| ·Flash 存储电路 | 第42-43页 |
| ·各外设接口电路设计 | 第43-46页 |
| ·以太网卡电路 | 第43-44页 |
| ·AC’97 声卡与触摸屏接口电路 | 第44-46页 |
| 第4章 SIP 嵌入式终端软件平台搭建 | 第46-54页 |
| ·LINUX 操作系统的选择与移植 | 第46-48页 |
| ·Linux 内核的选择 | 第46-47页 |
| ·Linux 内核的移植 | 第47-48页 |
| ·设备驱动程序的设计与实现 | 第48-53页 |
| ·声卡驱动设计 | 第48-51页 |
| ·触摸屏驱动设计 | 第51-53页 |
| ·根文件系统的选择 | 第53-54页 |
| 第5章 SIP 嵌入式终端应用软件设计 | 第54-69页 |
| ·系统软件总体设计 | 第54-56页 |
| ·系统软件需求 | 第54页 |
| ·软件设计方法 | 第54-55页 |
| ·应用软件架构 | 第55-56页 |
| ·主控模块 | 第56-57页 |
| ·SIP 协议栈模块 | 第57-63页 |
| ·模块结构 | 第57页 |
| ·核心协议栈构建 | 第57-60页 |
| ·UA 外围框架设计 | 第60-63页 |
| ·RTP 协议栈模块 | 第63-65页 |
| ·功能定义 | 第63页 |
| ·协议栈的构建 | 第63-65页 |
| ·媒体编解码模块 | 第65-68页 |
| ·功能定义 | 第65-66页 |
| ·性能优化 | 第66-68页 |
| ·媒体控制模块 | 第68-69页 |
| 第6 章 系统测试 | 第69-73页 |
| ·测试环境 | 第69页 |
| ·测试内容和过程 | 第69-72页 |
| ·测试结论 | 第72-73页 |
| 第7 章 总结和展望 | 第73-75页 |
| ·总结 | 第73-74页 |
| ·展望 | 第74-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从事项目 | 第78-79页 |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