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3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3-18页 |
|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3-14页 |
| ·文献综述 | 第14-17页 |
|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4-15页 |
|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5-17页 |
|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全文布局 | 第17-18页 |
| 第2章 股市与房市财富效应的理论研究 | 第18-32页 |
| ·基于财富效应的消费函数研究 | 第18-19页 |
| ·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研究 | 第18页 |
| ·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研究 | 第18-19页 |
| ·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研究 | 第19页 |
| ·股市与房市财富效应的行为金融描述 | 第19-22页 |
| ·预期理论(prospect theory) | 第20页 |
| ·过度自信 | 第20-21页 |
| ·从众心理 | 第21页 |
| ·心理帐户 | 第21-22页 |
| ·股票价格波动和房地产价格波动对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研究 | 第22-25页 |
| ·股票价格波动影响居民消费的传导机制研究 | 第22-23页 |
| ·房地产价格波动影响居民消费的传导机制研究 | 第23-25页 |
| ·股市效应和房市效应作用于经济增长的机理研究 | 第25-29页 |
| ·股票市场正财富效应分析 | 第25-26页 |
| ·股票市场负财富效应分析 | 第26-27页 |
| ·房地产市场正财富效应分析 | 第27-28页 |
| ·房地产市场负财富效应分析 | 第28-29页 |
| ·股市效应和房市效应的差异研究 | 第29-32页 |
| 第3章 股市与房市财富效应的实证研究 | 第32-39页 |
| ·假设研究 | 第32-33页 |
| ·样本及数据 | 第33页 |
| ·实证检验 | 第33-39页 |
| ·单整性与单位根检验 | 第33-35页 |
| ·协整检验 | 第35-36页 |
| ·误差修正模型 | 第36-37页 |
|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 第37-39页 |
| 第4章 宏观视觉下股市弱负财富效应及房市正财富效应的机理研究 | 第39-47页 |
| ·我国股市弱负财富效应的原因探究 | 第39-44页 |
| ·国际股票市场财富效应的比较研究—以美国为例 | 第39-41页 |
| ·中国股票市场财富效应的制约因素分析 | 第41-44页 |
| ·我国房市财富正效应的原因探究 | 第44-47页 |
| ·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挤出效应研究 | 第44-45页 |
| ·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综合财富效应研究 | 第45-47页 |
| 第5章 政策建议及投资者策略研究 | 第47-54页 |
| ·基于我国股市财富弱负效应的政策建议 | 第47-49页 |
| ·扩大股市规模,构建股市财富效应发挥的市场基础 | 第47页 |
| ·努力创建相对稳定的、繁荣的股票市场 | 第47-48页 |
| ·重视股市的作用,调整股市的功能定位,推行“富民政策” | 第48-49页 |
| ·基于我国股市财富弱负效应的投资者策略研究 | 第49-51页 |
| ·选择投资对象的策略 | 第49-50页 |
| ·选择投资时机的策略 | 第50-51页 |
| ·基于我国房市财富正效应的政策建议 | 第51-52页 |
| ·规范土地市场的交易行为,完善土地政策 | 第51页 |
| ·重视利率杠杆的调节作用,采取灵活的金融手段控制供求关系 | 第51-52页 |
| ·通过税收手段,强化土地和金融政策的效应 | 第52页 |
| ·基于我国房市财富正效应的投资者策略研究 | 第52-54页 |
| ·投资分散策略 | 第52页 |
| ·投资组合策略 | 第52-53页 |
| ·保险策略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 致谢 | 第57-58页 |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