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一 导言 | 第8-13页 |
| (一) 选题意义 | 第8页 |
| (二) 文献综述 | 第8-11页 |
|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1-13页 |
| 二 网络论坛的结构与性质 | 第13-27页 |
| (一) 网络论坛的分类与构成 | 第13-19页 |
| 1 网络论坛的由来 | 第13-14页 |
| 2 网络论坛的分类 | 第14-15页 |
| 3 网络论坛的构成 | 第15-19页 |
| (二) 网络论坛的性质与特点 | 第19-27页 |
| 1 非组织、群体传播的公众舆论系统 | 第19-21页 |
| 2 虚拟性、沉浸性、隐匿性的数字化社区 | 第21-24页 |
| 3 公共、民主、自由的互动性交往平台 | 第24-27页 |
| 三 网络论坛对“公共领域”的构建 | 第27-42页 |
| (一) 重建公共领域的必要性 | 第27-32页 |
| 1 公共领域及作用 | 第27-29页 |
| 2 公共领域的衰落 | 第29-30页 |
| 3 构建公共领域的重要性 | 第30-32页 |
| (二) 网络论坛对公共领域构建的影响 | 第32-37页 |
| 1 网络论坛的兴起给公共领域的新建带来了契机 | 第32-33页 |
| 2 构建公共领域的新途径──网络论坛新公共领域的塑造 | 第33-37页 |
| (三) 网络论坛作为公共领域存在的问题 | 第37-42页 |
| 1 理论问题: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冲突 | 第37-39页 |
| 2 现实问题:网民的行为失范 | 第39-42页 |
| 四 网络论坛对公共领域影响的实证考察:以强国论坛与天涯社区的对比分析为例 | 第42-54页 |
| (一) 强国论坛与天涯社区的内部构成分析 | 第42-45页 |
| 1 二者简介及发展历程 | 第42-43页 |
| 2 二者主题分析 | 第43-45页 |
| 3 二者性质分析 | 第45页 |
| (二) 二者对网民行为与政府及公共治理的影响分析 | 第45-54页 |
| 1 “天涯社区”对网民行为的影响及评价 | 第45-49页 |
| 2 “强国论坛”对政府及公共治理的影响及评价 | 第49-52页 |
| 3 二者与传媒的互动关系 | 第52-54页 |
| 五 结论 | 第54-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 感谢词 | 第60-61页 |
| 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