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8页 |
绪论 | 第8-12页 |
一、课题的来源和研究现状 | 第8-9页 |
二、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方向 | 第9-11页 |
三、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意义 | 第11-12页 |
第一章 发展观的演进和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 第12-19页 |
第一节 发展观的演进 | 第12-15页 |
一、以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的传统发展观 | 第12-13页 |
二、综合发展观 | 第13-14页 |
三、可持续发展观 | 第14-15页 |
第二节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 第15-19页 |
一、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时代背景和理论依据 | 第15-17页 |
二、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 | 第17-19页 |
第二章 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概念的特定内涵 | 第19-27页 |
第一节 我国古代的民本思想 | 第19-21页 |
一、我国古代民本思想的代表性观点 | 第19页 |
二、古代民本思想的特点 | 第19-21页 |
第二节 西方传统的人本思想 | 第21-23页 |
一、西方传统的人本思想的历史沿革 | 第21-22页 |
二、西方传统的人本思想的历史意义 | 第22-23页 |
第三节 马克思的“以人为本”思想 | 第23-25页 |
一、马克思的“以人为本”思想的内涵 | 第23-24页 |
二、马克思的“以人为本”思想的现代意义 | 第24-25页 |
第四节 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概念的特定内涵 | 第25-27页 |
第三章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 | 第27-33页 |
第一节 发展的宗旨是以人为本 | 第27-29页 |
一、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 | 第27-28页 |
二、以人为本的发展应保证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满足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需求,提高每个社会成员的生活水平 | 第28-29页 |
第二节 中国的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 第29-33页 |
一、中国的发展要以人为发展动力,以人的福利增加为目标 | 第29-30页 |
二、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新的执政理念 | 第30-33页 |
第四章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第33-44页 |
第一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原因 | 第33-35页 |
一、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结构整体转型时期 | 第33-34页 |
二、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不和谐因素 | 第34-35页 |
第二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主要任务和基本特征 | 第35-36页 |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 第35-36页 |
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 第36页 |
第三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途径 | 第36-44页 |
一、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第36-38页 |
二、坚持实现“五个统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第38-40页 |
三、坚持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第40-44页 |
结论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