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足迹评价与物质流分析方法在汽车产业中的应用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1章 选题背景与研究思路 | 第8-12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8-10页 |
·本文的研究意义 | 第10页 |
·研究的总体框架 | 第10-12页 |
第2章 研究方法 | 第12-27页 |
·生态足迹分析方法(EF) | 第12-17页 |
·理论背景 | 第12-13页 |
·基本概念 | 第13-14页 |
·计算方法 | 第14-15页 |
·水资源生态足迹 | 第15-16页 |
·应用现状 | 第16-17页 |
·物质流分析方法(MFA) | 第17-22页 |
·基本观点 | 第18页 |
·分析框架 | 第18-19页 |
·主要指标 | 第19-20页 |
·生态包袱 | 第20-21页 |
·应用现状 | 第21-22页 |
·生命周期评价(LCA) | 第22-27页 |
·生命周期评价的技术框架 | 第22-23页 |
·汽车产品生命周期评价的应用现状 | 第23-24页 |
·生命周期生态影响评价方法 | 第24-27页 |
第3章 评价范围的确定 | 第27-30页 |
·研究对象的选取 | 第27-28页 |
·评价环节的界定 | 第28-29页 |
·汽车经济系统的定义 | 第29-30页 |
第4章 汽车生态足迹评价 | 第30-51页 |
·资料来源 | 第30页 |
·计算项目选取 | 第30-39页 |
·原材料生产环节 | 第31-35页 |
·汽油生产环节 | 第35-36页 |
·汽车制造环节 | 第36-37页 |
·汽车使用环节 | 第37-39页 |
·转化方式 | 第39-41页 |
·均衡因子的选择 | 第41-42页 |
·计算结果 | 第42-45页 |
·按照评价环节划分 | 第42-45页 |
·按照土地占用类型划分 | 第45页 |
·汽车生态足迹结果分析 | 第45-51页 |
·从生态足迹的数量分析 | 第45-46页 |
·从评价环节分析 | 第46-48页 |
·从土地占用类型分析 | 第48页 |
·与国外研究结果的比较 | 第48-51页 |
第5章 汽车产业物质流分析方法 | 第51-64页 |
·物质流分析模型及其局限性 | 第51-53页 |
·物质流分析模型概述 | 第51页 |
·物质流分析通用方法的局限性 | 第51-53页 |
·汽车产业物质流的特点 | 第53-54页 |
·轿车及客车行业物能代谢分析及环境协调性评价 | 第54-64页 |
·企业选择与系统边界的确定 | 第54-56页 |
·物质和能量代谢系数的确定 | 第56-58页 |
·物质流账户的核算 | 第58-59页 |
·汽车产品功能单位的确定 | 第59-60页 |
·环境影响类别的选择 | 第60-61页 |
·分类评价 | 第61页 |
·综合评价 | 第61-62页 |
·比较研究 | 第62页 |
·方法总结 | 第62-64页 |
第6章 总结 | 第64-66页 |
·研究结论 | 第64页 |
·研究展望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附录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