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输配电工程、电力网及电力系统论文--理论与分析论文--负荷分析论文

基于元件的负荷特性分类方法研究及负荷建模平台开发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18页
   ·选题背景第10-13页
     ·负荷建模的意义第10-11页
     ·负荷建模的重要性第11-12页
     ·负荷建模的困难第12-13页
   ·负荷建模的发展第13-14页
     ·负荷建模的发展过程第13页
     ·电力负荷建模方法选择第13-14页
   ·电力负荷特性的研究第14-15页
   ·电力负荷建模中数据库及平台的应用第15-16页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主要贡献第16-18页
第2章 基于元件负荷建模的基本理论第18-27页
   ·电力综合负荷建模基本理论第18-19页
     ·负荷模型的基本类型第18页
     ·负荷建模的方法选择第18-19页
   ·综合负荷静态模型第19-23页
     ·多项式负荷模型第19-20页
     ·幂函数负荷模型第20-21页
     ·感应异步电动机的静态模型第21-23页
   ·基于元件负荷建模理论第23-26页
     ·基于量测建模理论第23-24页
     ·基于元件建模理论第24页
     ·基于元件建模过程及思路第24-26页
   ·小结第26-27页
第3章 灰色关联聚类在负荷特性分类中的应用第27-38页
   ·灰色理论知识第28-29页
     ·灰色理论特点与比较第28-29页
     ·灰色关联分析第29页
   ·灰色关联聚类第29-30页
   ·实例分析第30-36页
     ·灰色关联聚类框图第31页
     ·灰色关联聚类具体步骤第31-33页
     ·变电站负荷特性分类第33-36页
     ·行业典型用户筛选第36页
   ·小结第36-38页
第4章 基于元件建模平台的开发第38-51页
   ·数据库设计工具第38-41页
     ·数据来源第38-39页
     ·SQL Server 2000 基本知识第39页
     ·SQL Server 2000 的特点第39-40页
     ·SQL Server 2000 在负荷建模中的应用第40-41页
   ·基于元件建模数据库的设计第41-44页
     ·原始数据库第42-43页
     ·模型数据库第43-44页
   ·数据库开发工具第44-45页
     ·数据库开发第44页
     ·VC++的特点第44-45页
   ·使用 VC++开发建模平台第45-47页
   ·基于元件建模管理平台的设计第47-50页
     ·总体设计第47-48页
     ·平台的具体实现第48页
     ·平台的实现效果第48-50页
   ·小结第50-51页
结论第51-53页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第51-52页
 今后进一步研究工作展望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7页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57-58页
附录 B 负荷特性调查行业分类表第58-60页
致谢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现代博物馆展示设计中的“现代”问题
下一篇:极化SAR图像分类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