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社会经济结构与体制论文--产业结构论文

区域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研究--以醴陵市为例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前言第11-12页
第一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基本理论第12-31页
 1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背景第12-16页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与兴起第12-13页
     ·可持续发展思想产生的起源第12-13页
     ·可持续发展观念形成的标志第13页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理论探索第13-15页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阐释第13-14页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探讨第14-15页
   ·可持续发展在中国第15-16页
 2 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综述第16-23页
   ·国外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进展第16-19页
   ·国内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动态第19-21页
   ·国内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评价第21-22页
   ·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研究现状第22-23页
 3 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分析第23-27页
   ·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的特征第24-25页
     ·系统的整体性第24页
     ·系统的层次性第24页
     ·系统的动态性第24页
     ·系统的地域差异性第24-25页
     ·系统的自组织性与他组织性第25页
   ·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的构成第25页
   ·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主要关系分析第25-27页
     ·资源与人口的关系第25页
     ·环境与人口的关系第25-26页
     ·资源与环境的关系第26页
     ·经济与人口的关系第26页
     ·经济与资源的关系第26页
     ·经济与环境的关系第26-27页
 4 醴陵市可持续发展系统分析与构成第27-31页
   ·醴陵市基本市情第27-29页
   ·醴陵市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构成第29-31页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第31-38页
 1 指标体系的作用与功能第31-32页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作用第31页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功能第31-32页
 2 指标体系设置的原则与方法第32-33页
   ·指标体系设置的指导原则第32页
   ·评价指标的筛选方法第32-33页
 3 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框架的设计第33-34页
   ·指标体系框架设计的意义第33页
   ·指标体系框架结构的确立第33-34页
 4 醴陵市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建立第34-38页
   ·人口可持续性指数第35页
   ·经济可持续性指数第35-36页
   ·社会可持续性指数第36页
   ·资源可持续性指数第36-37页
   ·环境可持续性指数第37-38页
第三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第38-49页
 1 区域可持续发展协调性评价第38-41页
   ·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的总体思路第38-40页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协调性与总体可持续性第38页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动态性与总体可持续性第38-39页
     ·区域可持续发展协调评价的总体思路第39-40页
   ·区域可持续发展协调评价模型提出第40-41页
     ·指标原始数据的处理第40页
     ·判断各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水平与协调程度第40页
     ·区域可持续发展协调评价模型构建第40-41页
 2 区域产业结构合理性评价及其环境成本估算第41-44页
   ·产业结构的合理性评价第41-44页
     ·产业结构合理性评价的思路第41-42页
     ·产业结构合理性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第42-43页
     ·产业结构合理性评价模型的提出第43-44页
   ·环境成本的估算第44页
     ·环境成本的估算概述第44页
     ·环境成本的估算方法第44页
 3 区域可持续发展质量预测与评价第44-49页
   ·区域发展质量评价指标的选取第44-47页
     ·城市化水平第45-46页
     ·二元劳动生产率差异系数第46页
     ·城乡居民收入差异系数第46页
     ·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的差异程度第46-47页
   ·区域可持续发展质量预测评价模型的提出第47-49页
第四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实证分析第49-61页
 1 醴陵市区域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第49-59页
   ·区域可持续发展协调评价模型的应用第49-53页
   ·区域环境成本估算及行业合理性评价模型的应用第53-58页
     ·醴陵市环境成本估算第53-55页
     ·醴陵市产业结构的合理性评价第55-58页
   ·区域可持续发展质量预测模型应用第58-59页
 2 醴陵市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结果分析第59-61页
   ·醴陵市各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评价第59页
   ·醴陵市各子系统间的协调发展状况评价第59-60页
   ·醴陵市可持续发展总体态势第60页
   ·醴陵市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产业调整分析第60-61页
第五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建议第61-64页
 1 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对策第61页
   ·有效利用现有人力资源第61页
   ·培养与合理配置潜在人力资源第61页
   ·以人才培养、吸纳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第61页
 2 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保护对策第61-62页
 3 城乡经济统筹发展对策第62页
   ·实行以城带乡加快城市化建设步伐第62页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第62页
 4 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对策第62-64页
   ·合理调整产业结构第62-63页
   ·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第63页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63-64页
结论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69页
致谢第69-70页
作者简介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个人表达的解放时代—博客文学的兴起与个性魅力
下一篇:南昌市红谷滩大道沿河杂填土路堤处治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