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研究--以醴陵市为例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前言 | 第11-12页 |
第一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基本理论 | 第12-31页 |
1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背景 | 第12-16页 |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与兴起 | 第12-13页 |
·可持续发展思想产生的起源 | 第12-13页 |
·可持续发展观念形成的标志 | 第13页 |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理论探索 | 第13-15页 |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阐释 | 第13-14页 |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探讨 | 第14-15页 |
·可持续发展在中国 | 第15-16页 |
2 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综述 | 第16-23页 |
·国外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进展 | 第16-19页 |
·国内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动态 | 第19-21页 |
·国内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评价 | 第21-22页 |
·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3 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分析 | 第23-27页 |
·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的特征 | 第24-25页 |
·系统的整体性 | 第24页 |
·系统的层次性 | 第24页 |
·系统的动态性 | 第24页 |
·系统的地域差异性 | 第24-25页 |
·系统的自组织性与他组织性 | 第25页 |
·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的构成 | 第25页 |
·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主要关系分析 | 第25-27页 |
·资源与人口的关系 | 第25页 |
·环境与人口的关系 | 第25-26页 |
·资源与环境的关系 | 第26页 |
·经济与人口的关系 | 第26页 |
·经济与资源的关系 | 第26页 |
·经济与环境的关系 | 第26-27页 |
4 醴陵市可持续发展系统分析与构成 | 第27-31页 |
·醴陵市基本市情 | 第27-29页 |
·醴陵市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构成 | 第29-31页 |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1-38页 |
1 指标体系的作用与功能 | 第31-32页 |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作用 | 第31页 |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功能 | 第31-32页 |
2 指标体系设置的原则与方法 | 第32-33页 |
·指标体系设置的指导原则 | 第32页 |
·评价指标的筛选方法 | 第32-33页 |
3 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框架的设计 | 第33-34页 |
·指标体系框架设计的意义 | 第33页 |
·指标体系框架结构的确立 | 第33-34页 |
4 醴陵市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34-38页 |
·人口可持续性指数 | 第35页 |
·经济可持续性指数 | 第35-36页 |
·社会可持续性指数 | 第36页 |
·资源可持续性指数 | 第36-37页 |
·环境可持续性指数 | 第37-38页 |
第三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 | 第38-49页 |
1 区域可持续发展协调性评价 | 第38-41页 |
·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的总体思路 | 第38-40页 |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协调性与总体可持续性 | 第38页 |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动态性与总体可持续性 | 第38-39页 |
·区域可持续发展协调评价的总体思路 | 第39-40页 |
·区域可持续发展协调评价模型提出 | 第40-41页 |
·指标原始数据的处理 | 第40页 |
·判断各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水平与协调程度 | 第40页 |
·区域可持续发展协调评价模型构建 | 第40-41页 |
2 区域产业结构合理性评价及其环境成本估算 | 第41-44页 |
·产业结构的合理性评价 | 第41-44页 |
·产业结构合理性评价的思路 | 第41-42页 |
·产业结构合理性评价的理论与方法 | 第42-43页 |
·产业结构合理性评价模型的提出 | 第43-44页 |
·环境成本的估算 | 第44页 |
·环境成本的估算概述 | 第44页 |
·环境成本的估算方法 | 第44页 |
3 区域可持续发展质量预测与评价 | 第44-49页 |
·区域发展质量评价指标的选取 | 第44-47页 |
·城市化水平 | 第45-46页 |
·二元劳动生产率差异系数 | 第46页 |
·城乡居民收入差异系数 | 第46页 |
·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的差异程度 | 第46-47页 |
·区域可持续发展质量预测评价模型的提出 | 第47-49页 |
第四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实证分析 | 第49-61页 |
1 醴陵市区域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 | 第49-59页 |
·区域可持续发展协调评价模型的应用 | 第49-53页 |
·区域环境成本估算及行业合理性评价模型的应用 | 第53-58页 |
·醴陵市环境成本估算 | 第53-55页 |
·醴陵市产业结构的合理性评价 | 第55-58页 |
·区域可持续发展质量预测模型应用 | 第58-59页 |
2 醴陵市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结果分析 | 第59-61页 |
·醴陵市各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评价 | 第59页 |
·醴陵市各子系统间的协调发展状况评价 | 第59-60页 |
·醴陵市可持续发展总体态势 | 第60页 |
·醴陵市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产业调整分析 | 第60-61页 |
第五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建议 | 第61-64页 |
1 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对策 | 第61页 |
·有效利用现有人力资源 | 第61页 |
·培养与合理配置潜在人力资源 | 第61页 |
·以人才培养、吸纳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 | 第61页 |
2 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保护对策 | 第61-62页 |
3 城乡经济统筹发展对策 | 第62页 |
·实行以城带乡加快城市化建设步伐 | 第62页 |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 | 第62页 |
4 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对策 | 第62-64页 |
·合理调整产业结构 | 第62-63页 |
·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 | 第63页 |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 第63-64页 |
结论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作者简介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