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可持续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关系
| 内容提要 | 第1-7页 |
| 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新的发展观 | 第7-25页 |
| (一) 传统发展观下发展目标的扭曲 | 第7-9页 |
| (二) 传统发展观的局限性 | 第9-12页 |
| 1、导致环境恶化 | 第9-10页 |
| 2、生态潜力减退 | 第10-11页 |
| 3、生物物种减少 | 第11-12页 |
| (三) 传统发展观带来的危机 | 第12-16页 |
| 1、人的主体性的过度张扬 | 第12-13页 |
| 2、人的道德精神的失落 | 第13-15页 |
| 3、人的生存危机的出现——导致不可持续发展 | 第15-16页 |
| (四)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 | 第16-25页 |
| 1、人类生态意识的觉醒是可持续发展形成的前提 | 第16-19页 |
| 2、人类价值观的变革是可持续发展确立的基础 | 第19-25页 |
| 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原则及其重大意义 | 第25-35页 |
| (一)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 第25-28页 |
| 1、人的生存基础——经济可持续发展 | 第26-27页 |
| 2、人的生存前提——生态可持续发展 | 第27页 |
| 3、人的社会公平——社会可持续发展 | 第27-28页 |
| (二)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 第28-31页 |
| 1、发展原则 | 第28-29页 |
| 2、可持续性原则 | 第29页 |
| 3、共同性原则 | 第29-30页 |
| 4、公平性原则 | 第30-31页 |
| 5、协调共生原则 | 第31页 |
| (三) 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 | 第31-35页 |
| 三、可持续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 | 第35-45页 |
| (一) 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人的全面发展 | 第35-37页 |
| 1、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具有高尚的伦理道德精神 | 第35页 |
| 2、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 | 第35-37页 |
| (二) 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要求人的全面发展 | 第37-40页 |
| 1、可持续发展是规范的实践行为的发展 | 第37-38页 |
| 2、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有约束、有节制的发展道路 | 第38-39页 |
| 3、人不仅是经济人,而且是自由、自觉的全面人 | 第39-40页 |
| (三) 可持续发展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 第40-45页 |
| 结语 | 第45-49页 |
| 注释 | 第49-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6页 |
| 论文摘要 | 第56-57页 |
| Abstract | 第57-58页 |
| 后记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