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英文摘要 | 第5-8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8-16页 |
| (一) 灵芝的分类地位和药用价值 | 第8页 |
| (二) 灵芝酸的种类 | 第8-9页 |
| (三) 灵芝酸的结构特点 | 第9-10页 |
| (四) 灵芝酸的药理活性和应用 | 第10-12页 |
| (五) 灵芝酸提取、分离、纯化 | 第12-13页 |
| (六) 灵芝酸的分析方法 | 第13-15页 |
| (七) 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分光光度法测定灵芝三萜类化合物的含量 | 第16-21页 |
| (一) 材料与方法 | 第16-18页 |
| 1. 仪器与试剂 | 第16页 |
| 2. 灵芝中灵芝酸的提取方法 | 第16页 |
| 3. 灵芝酸定性鉴定 | 第16页 |
| 4. 实验方法 | 第16页 |
| 5. 测定最佳条件选择 | 第16-18页 |
| (二) 结果与分析 | 第18-20页 |
| 1. 测试结果 | 第18-19页 |
| ·灵芝酸定性鉴定 | 第18页 |
| ·标准工作曲线及方法的检测限 | 第18-19页 |
| ·齐墩果酸的回收率的测定 | 第19页 |
| 2. 讨论 | 第19-20页 |
| (三) 小结 | 第20-21页 |
| 1.灵芝酸的定性鉴定 | 第20页 |
| 2. 灵芝酸的定量鉴定 | 第20-21页 |
| 第三章 灵芝中三萜类化合物(灵芝酸)提取条件的优化 | 第21-28页 |
| (一) 实验部分 | 第21-22页 |
| 1. 常规方法 | 第21页 |
| ·实验设计 | 第21页 |
| 2. 超声方法 | 第21-22页 |
| ·实验方法 | 第21-22页 |
| (二) 正交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22-27页 |
| 1 常规方法正交实验结果 | 第22-24页 |
|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 第23-24页 |
| ·验证试验 | 第24页 |
| 2. 超声方法正交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24-26页 |
|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 第25-26页 |
| ·验证试验 | 第26页 |
| 3. 提取方法的比较 | 第26-27页 |
| ·对常规方法和超声方法进行比较 | 第26页 |
| ·提取级数对灵芝酸提取率的影响 | 第26-27页 |
| (三) 讨论 | 第27页 |
| (四) 结论 | 第27-28页 |
| 第四章 灵芝中三萜类化合物(灵芝酸)的薄层色谱分离研究 | 第28-31页 |
| (一) 实验部分 | 第28-29页 |
| 1. 试剂 | 第28页 |
| 2. 实验方法 | 第28-29页 |
| (二) 结果与讨论 | 第29-30页 |
| 1. 展开剂的选择 | 第29页 |
| 2. 样品的薄层色谱分离 | 第29-30页 |
| (三) 小结 | 第30-31页 |
| 第五章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分析灵芝中三萜类化合物(灵芝酸) | 第31-39页 |
| (一) 实验部分 | 第31-32页 |
| 1. 主要仪器和试剂 | 第31页 |
| 2. 色谱分析条件 | 第31-32页 |
| 3. 灵芝酸的分析 | 第32页 |
| (二) 结果与讨论 | 第32-38页 |
| 1. 灵芝酸的定性分析 | 第32-33页 |
| 2. 灵芝酸的结构分析 | 第33-38页 |
| (三) 小结 | 第38-39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39-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41-46页 |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