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4页 |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7-8页 |
·选题的背景 | 第7-8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8页 |
·文献综述 | 第8-11页 |
·国外学者的研究概况 | 第8-10页 |
·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 | 第10-11页 |
·研究方法、主要观点与结构安排 | 第11-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主要观点与结构安排 | 第12-14页 |
第二章 网络时代与政府公信力的相关概念与理论框架 | 第14-31页 |
·网络时代 | 第14-19页 |
·网络时代的概念 | 第14-16页 |
·网络时代的典型特征 | 第16-17页 |
·网络与公共领域的发展 | 第17-19页 |
·政府公信力 | 第19-31页 |
·公信力的概念与内涵 | 第19-20页 |
·政府公信力的内涵与特征 | 第20-21页 |
·政府公信力的理论基础与作用机制分析 | 第21-22页 |
·政府公信力的相关机制分析 | 第22-26页 |
·政府公信力的形成要素分析 | 第26-31页 |
第三章 网络时代的政府困境:导致政府公信力流失的案例分析 | 第31-39页 |
·我国政府公信力现状分析 | 第31-34页 |
·"杭州飙车案"案例分析 | 第34-39页 |
·事件过程描述 | 第34-35页 |
·事件过程中的行为分析 | 第35-36页 |
·网络公共领域在案件中的作用机制分析 | 第36-39页 |
第四章 网络时代背景下的政府公信力重建 | 第39-47页 |
·政府公信力流失的原因分析 | 第39-40页 |
·传统官僚体制的困境 | 第39页 |
·转型时期的社会环境 | 第39-40页 |
·政府公信力重建的路径选择 | 第40-47页 |
·加快政府行政模式转变 | 第41页 |
·加强法制建设,建立权力制衡机制 | 第41-43页 |
·积极应对时代变化,建设网络沟通平台 | 第43-45页 |
·加强公众参政议政,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 第45-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