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7-13页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7-8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8-11页 |
一、国外研究动态 | 第8-9页 |
二、国内研究动态 | 第9-11页 |
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内容框架、创新之处与不足 | 第11-13页 |
第二章 理论分析 | 第13-18页 |
第一节 风险投资含义的界定 | 第13-15页 |
第二节 政府介入风险投资的经济学解释 | 第15-18页 |
一、风险投资的外部性需要政府政府的介入 | 第15-16页 |
二、风险投资的不确定性需要政府的介入 | 第16页 |
三、风险投资的信息不对称需要政府的介入 | 第16-17页 |
四、风险投资的制度变迁需要政府的介入 | 第17-18页 |
第三章 政府在风险投资发展中所起作用的国际比较 | 第18-33页 |
第一节 风险投资发展模式的划分标准 | 第18页 |
第二节 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主导型模式 | 第18-25页 |
一、美国风险投资的发展历程 | 第18-20页 |
二、美国政府促进风险投资的措施和政策法规 | 第20-23页 |
(一) 制定了比较完善的法律法规 | 第20-21页 |
(二) 给予财政政策上的支持 | 第21-22页 |
(三) 其他方面的扶持 | 第22-23页 |
三、其他市场主导型国家─英国政府促进风险投资的措施和政策法规 | 第23-25页 |
(一) 政府部门和主要金融机构直接从事风险投资活动 | 第23页 |
(二) 创建中小企业融资的平台 | 第23-24页 |
(三) 提供政府贷款担保 | 第24页 |
(四) 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风险投资业税收优惠体系 | 第24-25页 |
第三节 以日本为代表的政府主导型模式 | 第25-29页 |
一、日本风险投资的发展历程 | 第25-26页 |
二、日本政府促进风险投资的措施和政策 | 第26-28页 |
(一) 政府直接参与风险投资 | 第26页 |
(二) 创造良好的法律支持体系 | 第26-27页 |
(三) 积极培养风险投资人才 | 第27页 |
(四) 建立面向新兴企业的资本市场 | 第27-28页 |
三、其他政府主导型国家促进风险投资的措施和政策法规 | 第28-29页 |
(一) 德国 | 第28页 |
(二) 韩国 | 第28-29页 |
第四节 国外政府扶持风险投资业的经验总结 | 第29-33页 |
一、市场主导型是较政府主导型更理想的目标发展模式 | 第29-31页 |
(一) 两种模式的差异 | 第29-30页 |
(二) 形成不同模式的原因分析 | 第30-31页 |
二、政府扶持风险投资业具体方式的成功经验总结 | 第31-33页 |
(一) 政府直接或间接提供资金支持 | 第31页 |
(二) 立法支持 | 第31页 |
(三) 税收优惠 | 第31-32页 |
(四) 政府担保 | 第32页 |
(五) 政府采购 | 第32页 |
(六) 设立中介服务机构 | 第32页 |
(七) 培养风险投资专业人才 | 第32页 |
(八) 建立二板市场 | 第32-33页 |
第四章 我国风险投资业的现状 | 第33-40页 |
第一节 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历程回顾 | 第33-34页 |
第二节 我国风险投资业的现状分析 | 第34-40页 |
一、我国风险投资近几年有了很大的进步 | 第34-36页 |
(一) 内地风险投资活动十分活跃 | 第34页 |
(二) 风险投资退出渠道逐步顺畅 | 第34-35页 |
(三) 政策环境得到一定改善 | 第35-36页 |
二、我国风险投资仍有很多的不足 | 第36-40页 |
(一) 外资风险投资占比大 | 第36-37页 |
(二) 国内退出渠道仍不通畅 | 第37页 |
(三) 风险投资法律环境方面仍存在很多制约因素 | 第37-39页 |
(四) 其他方面的不足 | 第39-40页 |
第五章 我国政府在风险投资中的角色定位 | 第40-55页 |
第一节 我国政府角色定位应分阶段考虑 | 第40-41页 |
一、政府主导型的当前阶段 | 第40页 |
二、过渡阶段 | 第40-41页 |
三、市场主导型的目标发展阶段 | 第41页 |
第二节 政府在各阶段应做的重点工作 | 第41-55页 |
一、当前阶段 | 第41-48页 |
(一) 完善风险投资法律体系 | 第41-43页 |
(二) 大力鼓励发展我国的风险投资引导基金 | 第43-45页 |
(三) 发展三板市场与区域性产权交易市场 | 第45-46页 |
(四) 培育发展风险投资文化 | 第46-48页 |
二、过渡阶段 | 第48-52页 |
(一) 在风险投资资金的供给上,逐步降低政府的出资比例并拓宽其他资金的来源渠道 | 第48-49页 |
(二) 推出国内的创业板市场 | 第49页 |
(三) 法律体系的继续完善 | 第49-51页 |
(四) 培养风险投资专业人才并建立人才体系 | 第51页 |
(五) 培育发展风险投资中介服务机构 | 第51-52页 |
三、目标发展阶段 | 第52-55页 |
(一) 开放资本市场并建立一个完备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 | 第52-53页 |
(二) 构建高水平的监管架构,维护风险投资秩序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后记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