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1页 |
| 缩略词表 | 第11-12页 |
| 引言 | 第12-14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30页 |
| 1 细胞遗传技术及其在菊属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 第14-21页 |
| ·有丝分裂染色体制片技术 | 第14-15页 |
| ·取材 | 第14-15页 |
| ·预处理 | 第15页 |
| ·固定与制片 | 第15页 |
| ·核型分析 | 第15-19页 |
| ·染色体数目 | 第16-18页 |
| ·染色体形态 | 第18页 |
| ·染色体带型 | 第18-19页 |
| ·减数分裂行为分析 | 第19-20页 |
| ·小结 | 第20-21页 |
| 2 菊花的起源及品种的分类与演化 | 第21-30页 |
| ·菊花的起源 | 第21-24页 |
| ·菊花起源地及杂种复合体身份的确定 | 第21-22页 |
| ·关于菊花近缘种与起源种的研究 | 第22-24页 |
| ·菊花品种分类 | 第24-28页 |
| ·我国菊花品种分类 | 第25-27页 |
| ·国外菊花品种分类 | 第27-28页 |
| ·菊花品种演化 | 第28-29页 |
| ·花型演化 | 第28页 |
| ·花色演化 | 第28页 |
| ·不同用途菊花品种的演化 | 第28-29页 |
| ·小结 | 第29-30页 |
| 第二章 观赏菊63个品种的核形态学研究 | 第30-64页 |
| 第一节 栽培小菊17个品种的核形态学研究 | 第30-41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1-33页 |
| ·实验材料 | 第31页 |
| ·实验方法 | 第31-33页 |
| 2 结果 | 第33-36页 |
| ·间期核和前期染色体 | 第33页 |
| ·中期染色体 | 第33-36页 |
| ·染色体数目 | 第33-35页 |
| ·染色体形态 | 第35-36页 |
| 3 讨论 | 第36-41页 |
| 第二节 切花菊14个品种的核形态学研究 | 第41-49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1页 |
| 2 结果 | 第41-45页 |
| ·间期核和前期染色体 | 第41页 |
| ·染色体数目与核型 | 第41-45页 |
| 3 讨论 | 第45-49页 |
| 第三节 盆栽大菊32个品种的核形态学研究 | 第49-64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9-50页 |
| 2 结果 | 第50-57页 |
| ·间期核和前期染色体 | 第50页 |
| ·中期染色体 | 第50-57页 |
| 3 讨论 | 第57-64页 |
| 第三章 食用菊3个品种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 第64-72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4-65页 |
| ·实验材料 | 第64-65页 |
| ·实验方法 | 第65页 |
| ·有丝分裂 | 第65页 |
| ·减数分裂 | 第65页 |
| 2 结果 | 第65-67页 |
| ·有丝分裂 | 第65-66页 |
| ·间期核和前期染色体 | 第65页 |
| ·中期染色体 | 第65-66页 |
| ·减数分裂行为 | 第66-67页 |
| ·第一次分裂 | 第66-67页 |
| ·第二次分裂 | 第67页 |
| 3 讨论 | 第67-72页 |
| 全文分析与讨论 | 第72-76页 |
| 1 染色体数目综合比较 | 第72-73页 |
| 2 染色体形态综合比较及不同类型菊花品种分类与进化的探讨 | 第73-76页 |
| 全文结论 | 第76-78页 |
| 1 观赏菊63个品种的核形态学研究 | 第76页 |
| 2 食用菊3个品种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 第76-78页 |
| 参考文献 | 第78-84页 |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