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1 引言 | 第8-14页 |
| ·概述 | 第8页 |
| ·脑垂体与鱼类生殖生理的研究 | 第8-10页 |
| ·鱼类催产素的研究 | 第10-11页 |
| ·鱼类卵巢发育程度的判断 | 第11-12页 |
| ·本实验的研究方法和意义 | 第12-14页 |
| 2 材料和方法 | 第14-18页 |
| ·实验材料 | 第14页 |
| ·实验动物 | 第14页 |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14页 |
| ·主要药品与试剂 | 第14页 |
| ·实验方法 | 第14-18页 |
| ·动物分组和给药 | 第14-15页 |
| ·取材 | 第15页 |
| ·HE染色 | 第15页 |
| ·Mallory-Heidenhain-Azan染色 | 第15-16页 |
| ·AKPase | 第16页 |
| ·ACPase | 第16页 |
| ·ATPase | 第16页 |
| ·统计分析 | 第16-18页 |
| 3 实验结果 | 第18-38页 |
| ·乌鳢、草鱼和鲫鱼脑垂体的组织学观察 | 第18-21页 |
| ·神经垂体 | 第18页 |
| ·腺垂体 | 第18-21页 |
| ·乌鳢、草鱼和鲫鱼脑垂体的组织化学观察 | 第21页 |
| ·AKPase | 第21页 |
| ·ACPase | 第21页 |
| ·ATPase | 第21页 |
| ·不同时期注射催产素后乌鳢、草鱼和鲫鱼卵巢的发育水平 | 第21-23页 |
| ·不同时期乌鳢、草鱼和鲫鱼注射催产素后嗜酸(碱)性细胞在不同部位体积密度的变化 | 第23-29页 |
| ·在同种鱼同一组脑垂体中不同部位的嗜酸(碱)性细胞的体积密度的比较 | 第23-24页 |
| ·在同一组不同鱼种脑垂体相同部位的嗜酸(碱)性细胞的体积密度的比较 | 第24-26页 |
| ·在不同组同鱼种脑垂体同一部位之间的嗜酸(碱)性细胞的体积密度的比较 | 第26-29页 |
| ·不同时期乌鳢、草鱼和鲫鱼注射催产素后嗜酸(碱)性细胞在不同部位数密度的变化 | 第29-35页 |
| ·在同种鱼同一组脑垂体中不同部位的嗜酸(碱)性细胞的数密度的比较 | 第29-30页 |
| ·在同一组不同鱼种脑垂体相同部位的嗜酸(碱)性细胞的数密度的比较 | 第30-32页 |
| ·在不同组同鱼种脑垂体同一部位之间的嗜酸(碱)性细胞的数密度的比较 | 第32-35页 |
| ·不同时期乌鳢、草鱼和鲫鱼注射催产素后脑垂体内AKPase、ACPase、ATPase活性的变化 | 第35-38页 |
| 4 讨论 | 第38-41页 |
| 5 结论 | 第41-42页 |
| 致谢 | 第42-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