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财政重建的政治经济学研究
内容摘要 | 第1-7页 |
概要 | 第7-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5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4-18页 |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8-21页 |
·论文的研究方法与创新 | 第21-23页 |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22-23页 |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23-25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博弈模型设计 | 第25-39页 |
·制度变迁理论 | 第25-29页 |
·什么是制度 | 第25-26页 |
·制度是如何变迁的 | 第26-28页 |
·制度变迁的轨迹特点:自增强机制与路径依赖 | 第28-29页 |
·公共选择理论 | 第29-34页 |
·经济人假设与政治市场的运作 | 第30-31页 |
·政治生活中的选择规则 | 第31-32页 |
·政府决策的“非效率” | 第32-34页 |
·政府主导改革的博弈模型设计 | 第34-39页 |
·民主政治活动中的行动逻辑 | 第34-36页 |
·政府主导改革的博弈模型设计 | 第36-39页 |
第三章 战后日本的政治、财政制度安排 | 第39-56页 |
·战后日本的政治制度安排 | 第39-43页 |
·议会制度 | 第39-41页 |
·政党制度 | 第41-42页 |
·选举制度 | 第42-43页 |
·战后日本的财政制度安排 | 第43-48页 |
·财政原则 | 第43页 |
·预算构成 | 第43-46页 |
·预算程序 | 第46-48页 |
·“利益财政”的形成 | 第48-56页 |
·省厅官僚和执政党之间的“合谋” | 第48-51页 |
·利益集团影响下的“铁三角”政治 | 第51-53页 |
·“利益财政”的形成 | 第53-56页 |
第四章 日本上世纪80 年代以来的财政重建 | 第56-69页 |
·日本70 年代的赤字扩张及其原因 | 第56-62页 |
·战后日本国债发行的历史回顾 | 第56-58页 |
·70 年代赤字扩张的原因 | 第58-62页 |
·日本80 年代以来的财政重建 | 第62-69页 |
·80 年代中曾根内阁的改革 | 第62-63页 |
·90 年代中期桥本内阁的改革 | 第63-65页 |
·世纪初小泉内阁的改革 | 第65-69页 |
第五章 日本财政重建的绩效评价及其理论分析 | 第69-89页 |
·财政压力下政府的改革选择 | 第69-73页 |
·财政改革的低效率表现 | 第73-79页 |
·财政改革低效率的博弈模型解释 | 第79-89页 |
·低效率均衡的博弈条件 | 第80-81页 |
·低效率均衡的原因分析 | 第81-89页 |
第六章 实证分析:中曾根内阁的税制改革 | 第89-99页 |
·税制改革的政治经济视角 | 第89-91页 |
·销售税改革的博弈过程 | 第91-96页 |
·改革法案的提出 | 第91-92页 |
·来自各既得利益主体的抵制 | 第92-96页 |
·博弈结果与分析 | 第96-99页 |
第七章 实证分析:小泉内阁的特殊法人改革 | 第99-109页 |
·特殊法人改革的政治经济视角 | 第99-101页 |
·道路公团和邮政民营化改革的博弈过程 | 第101-106页 |
·道路公团改革与“族议员”的抵制 | 第101-103页 |
·邮政民营化改革与“族议员”的抵制 | 第103-106页 |
·博弈结果与分析 | 第106-109页 |
结束语对中国公共财政建设的启示 | 第109-118页 |
一、日本财政重建的经验教训 | 第109-110页 |
二、对中国公共财政建设的启示 | 第110-1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18-126页 |
致谢 | 第126-127页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 第127-129页 |
详细摘要 | 第129-1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