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汽车电子稳定系统仿真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 ABSTRACT | 第10-11页 |
| 符号意义 | 第11-13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0页 |
|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6页 |
| ·汽车安全的现状及安全技术的分类 | 第13-14页 |
| ·提高汽车操纵稳定性的途径 | 第14-16页 |
| ·ESP──汽车电子稳定系统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 ·ESP控制方法的简介 | 第18-19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 第19-20页 |
| 第二章 汽车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20-42页 |
| ·车辆动力学的模拟方法简介 | 第20-21页 |
| ·轮胎模型的建立 | 第21-28页 |
| ·“魔术公式”简介 | 第22-23页 |
| ·“魔术公式”模型的拟合系数 | 第23页 |
| ·轮胎纵向力的计算公式 | 第23-24页 |
| ·轮胎横向力的计算公式 | 第24页 |
| ·轮胎回正力矩的计算公式 | 第24页 |
| ·制动与转弯联合工况下,纵向力与横向力的计算公式 | 第24-27页 |
| ·轮胎的图形建模 | 第27-28页 |
| ·制动系统模型的建立 | 第28-31页 |
| ·液压系统动力学分析 | 第28-30页 |
| ·液压系统的图形建模 | 第30-31页 |
| ·液压系统的仿真结果 | 第31页 |
| ·汽车动力学分析 | 第31-39页 |
| ·整车力学特性 | 第32-33页 |
| ·车轮力学特性 | 第33-34页 |
| ·车轮所受地面法向反作用力的计算 | 第34-38页 |
| ·车轮侧偏角、中心速度、纵向滑动率的计算 | 第38-39页 |
| ·七自由度整车模型的图形建模 | 第39-41页 |
| ·SimDriveline仿真环境的简介 | 第39-40页 |
| ·整车模型的实现 | 第40-41页 |
| ·本章小节 | 第41-42页 |
| 第三章 ESP系统的控制原理与分析 | 第42-54页 |
| ·ESP的基本原理 | 第42-44页 |
| ·ESP的宏观原理 | 第42-43页 |
| ·ESP的微观原理 | 第43-44页 |
| ·ESP控制变量的选取 | 第44-45页 |
| ·理想状态下参考模型的建立 | 第45-47页 |
| ·控制变量名义值的确定 | 第47-49页 |
| ·名义横摆角速度的计算 | 第48页 |
| ·名义侧偏角的计算 | 第48-49页 |
| ·汽车失稳状态判断 | 第49-51页 |
| ·车轮单独制动所产生的横摆力矩 | 第51-52页 |
| ·ESP控制系统结构 | 第52-53页 |
| ·本章小节 | 第53-54页 |
| 第四章 ESP系统的最优控制实现 | 第54-78页 |
| ·最优控制的基本原理 | 第54-56页 |
| ·设计最优控制系统常用的方法 | 第56-66页 |
| ·变分法 | 第56-60页 |
| ·极小值原理 | 第60-62页 |
| ·动态规划法 | 第62页 |
| ·线性二次最优控制 | 第62-66页 |
| ·ESP最优控制器的设计 | 第66-69页 |
| ·仿真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69-77页 |
| ·本章小节 | 第77-78页 |
| 第五章 总结 | 第78-79页 |
| 参考文献 | 第79-81页 |
| 致谢 | 第81-82页 |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