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联产中不同成分粗煤气的基本燃烧特性的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中国的能源与环境现状 | 第11-12页 |
·联合循环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课题背景 | 第15-17页 |
·本文的研究工作 | 第17-18页 |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二章 气体燃烧的基本理论 | 第19-37页 |
·气体燃料燃烧的形式 | 第19-24页 |
·扩散燃烧 | 第19-22页 |
·预混燃烧 | 第22-24页 |
·气体燃烧反应机理 | 第24-29页 |
·氢的氧化反应 | 第25-27页 |
·一氧化碳的氧化反应 | 第27-28页 |
·甲烷的氧化反应 | 第28-29页 |
·气体燃烧过程的热力计算 | 第29-35页 |
·过量空气系数的计算 | 第30-31页 |
·烟气容积的计算 | 第31-33页 |
·燃烧温度的计算 | 第33-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三章 粗煤气的种类及组份性质 | 第37-47页 |
·煤气的种类 | 第37-41页 |
·炼焦炉煤气 | 第37-38页 |
·发生炉煤气 | 第38-39页 |
·高炉煤气 | 第39页 |
·液化煤气 | 第39-40页 |
·地下气化煤气 | 第40页 |
·本文研究的粗煤气 | 第40-41页 |
·煤气各组成成分的性质 | 第41-42页 |
·煤气的特点及粗煤气利用研究进展 | 第42-44页 |
·煤气的特点 | 第42页 |
·粗煤气利用研究进展 | 第42-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7页 |
第四章 实验系统的设计及实验程序 | 第47-59页 |
·实验系统的设计思想 | 第47页 |
·实验系统 | 第47-49页 |
·实验系统的设计计算 | 第49-54页 |
·燃烧室设计计算 | 第50-53页 |
·燃烧器的计算 | 第53-54页 |
·管路设计选型 | 第54页 |
·测量仪器的选型 | 第54-57页 |
·热电偶的选型 | 第54-55页 |
·温度记录仪选型 | 第55-56页 |
·烟气分析仪选型 | 第56页 |
·流量计的选型 | 第56-57页 |
·实验程序及注意事项 | 第57-58页 |
·实验程序 | 第57-58页 |
·实验注意事项 | 第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五章 粗煤气燃烧特性实验 | 第59-69页 |
·测点布置及实验工况 | 第59-60页 |
·测点布置 | 第59页 |
·实验工况 | 第59-60页 |
·过量空气系数对粗煤气燃烧特性的影响 | 第60-68页 |
·过量空气系数对粗煤气燃烧温度的影响 | 第60-64页 |
·过量空气系数对粗煤气燃烧产物的影响 | 第64-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9-73页 |
·结论 | 第69页 |
·实验改进建议及工作展望 | 第69-73页 |
·实验暴露问题及改进建议 | 第70-71页 |
·工作展望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致谢 | 第77-7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