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国际法论文--国际私法论文--国际商事仲裁与国际海事仲裁法论文

以条约为基础的投资者与国家间仲裁机制的评判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20页
导言第20-26页
 一、选题由来:从事实到假设第20-21页
 二、文献研究的启示与疑惑第21-23页
 三、本文基本框架、拟研究的主要问题及研究方法第23-26页
第一章 以条约为基础的投资者与国家间仲裁的概念第26-37页
 第一节 关于“以条约为基础的投资者与国家间仲裁”第26-27页
 第二节 核心词(组)解析及概念第27-32页
  一、“以条约为基础”第28-30页
  二、“投资者与国家间”第30-32页
  三、“仲裁”第32页
  四、以条约为基础的投资者与国家间仲裁的概念第32页
 第三节 以条约为基础的投资者与国家间仲裁与相关概念第32-37页
  一、国际投资仲裁第33-34页
  二、国际混合仲裁第34-35页
  三、NAFTA 投资仲裁第35页
  四、ICSID 仲裁机制第35-37页
第二章 以条约为基础的投资者与国家间仲裁的性质第37-51页
 第一节 “投资者”与“国家”的主体地位第38-41页
  一、“国家”的主体地位第38-39页
  二、“投资者”的主体地位第39-41页
 第二节 仲裁请求权的性质第41-45页
  一、条约请求权第41页
  二、条约请求权与契约请求权的区别第41-43页
  三、投资者与国家之间的矛盾关系第43-45页
 第三节 仲裁争议事项的性质第45-51页
  一、仲裁争议事项是国家行为第45-47页
  二、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矛盾第47-51页
第三章 以条约为基础的投资者与国家间仲裁第51-90页
 第一节 以条约为基础的投资者与国家间仲裁现行机制总述第51-57页
  一、受案情况概览第51-55页
  二、存在多种机制的原因第55-57页
 第二节 UNCITRAL 仲裁:典型的国际商事仲裁机制第57-62页
  一、UNCITRAL仲裁机制的特点之一:商事性第57-59页
  二、UNCITRAL仲裁机制的特点之二:非自足性第59-61页
  三、小结第61-62页
 第三节 ICSID 仲裁:借用商事仲裁的机制第62-78页
  一、ICSID 仲裁机制的特点之一:独立性第62-66页
  二、ICSID 仲裁机制的特点之二:对商事仲裁机制的借用性第66-71页
  三、ICSID 转型后的新特点第71-77页
  四、小结第77-78页
 第四节 ICSID 附加机构仲裁:类似的国际商事仲裁机制第78-81页
  一、ICSID 附加机构仲裁对ICSID 仲裁机制和国际商事仲裁机制的共同借鉴第78-80页
  二、ICSID 附加机构仲裁的非自足性表现出与国际商事仲裁机制的共性第80-81页
  三、小结第81页
 第五节 NAFTA 投资仲裁:偏离轨道的国际商事仲裁机制第81-90页
  一、NAFTA 第11 章概述第81-82页
  二、NAFTA 第11 章的初旨第82页
  三、NAFTA 投资仲裁机制的新特点第82-88页
  四、小结第88-90页
第四章 实证考察:从Lauder 案和CME 案开始第90-120页
 第一节 Lauder 案和CME 案第91-99页
  一、背景第91-93页
  二、两起仲裁第93页
  三、美国-捷克BIT 与荷兰-捷克BIT 相关条款比较第93-95页
  四、Lauder 案与CME 案仲裁裁决比较第95-98页
  五、CME 案仲裁裁决撤销之诉第98-99页
 第二节 实践困惑之一:多重程序第99-107页
  一、同一当事人提起的多重程序第100-104页
  二、相关当事人提起的多重程序第104-106页
  三、不同当事人提起的多重程序第106-107页
 第三节 实践困惑之二:裁决一致性缺失第107-114页
  一、裁决一致性缺失的几种情况第107-108页
  二、原因分析第108-109页
  三、其他案例第109-114页
 第四节 实践困惑之三:私权对公权的挑战第114-119页
  一、仲裁程序秘密性对社会公共利益的挑战第114-115页
  二、投资者滥用程序对东道国行使主权权力施加无形压力第115-116页
  三、宽松的裁决审查标准对国家行为严肃性的挑战第116-119页
 第五节 小结第119-120页
第五章 结构变化及其意义:以条约为基础的投资者与国家间仲裁机制重构之基础第120-146页
 第一节 经济结构变化:从国际贸易经济到国际投资经济第121-131页
  一、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投资理论界分的启示第121-125页
  二、经济结构划分的论证第125-129页
  三、国际投资经济与跨国公司第129-130页
  四、经济结构变化的意义第130-131页
 第二节 社会结构变化:从市民社会到全球市民社会第131-139页
  一、全球市民社会的兴起第131-132页
  二、市民社会溯源第132-133页
  三、全球市民社会是对市民社会的超越第133-137页
  四、全球市民社会与国际非政府组织第137-138页
  五、社会结构变化的意义第138-139页
 第三节 法律结构变化:国际经济领域宪政的兴起第139-144页
  一、宪政的基本含义第139-140页
  二、国际经济领域宪政理论的提出第140-142页
  三、国际经济领域的宪政制度第142-144页
  四、法律结构变化的意义第144页
 第四节 小结第144-146页
第六章 以条约为基础的投资者与国家间仲裁机制之重构第146-175页
 第一节 重构以条约为基础的投资者与国家间仲裁机制的第146-153页
  一、现行机制的目标定位:片面保护投资者私人利益第146-150页
  二、重构机制的目标定位:平衡私人、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第150-153页
 第二节 以条约为基础的投资者与国家间仲裁机制第153-161页
  一、放弃抑或改革第153-155页
  二、程序抑或综合第155-157页
  三、独立抑或依附第157-159页
  四、统一抑或分散第159-161页
 第三节 ICSID 改革的具体措施第161-168页
  一、ICSID 改革的关键第161-162页
  二、管辖权方面的改革第162-164页
  三、以上诉制度取代裁决撤销制度第164-167页
  四、进一步增加透明度第167-168页
  五、其他问题第168页
 第四节 中国的对策第168-175页
  一、中国关于以条约为基础的投资者与国家间仲裁的实践第169页
  二、中国面临的新形势第169-171页
  三、中国的对策第171-175页
结论第175-179页
参考文献第179-214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214-215页
后记第215页

论文共21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抗毁WDM光网络中的保护算法研究
下一篇:COX-2选择性抑制剂塞来昔布对人子宫内膜腺癌抑制作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