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原子能技术论文--放射性废物管理及综合利用论文--放射性废物及其处理论文

锶、铯、铀在绵阳某地紫色土中的吸附性能及机理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1章 引言第11-21页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第11页
   ·吸附作用原理第11-14页
   ·土壤中核素吸附实验研究现状第14-17页
     ·土壤中锶的吸附研究现状第15-16页
     ·土壤中铯的吸附研究现状第16-17页
     ·土壤中铀的吸附研究现状第17页
   ·研究方法第17-18页
   ·研究内容第18-19页
   ·技术路线第19页
   ·研究中的难点第19-20页
   ·主要创新点第20-21页
第2章 研究区概况及实验条件的设定第21-24页
   ·研究区概况第21页
   ·土样的性质第21-22页
     ·土样的采集及其性质第21页
     ·土样的化学成分第21-22页
     ·土样的矿物组分第22页
   ·实验条件的设定第22-24页
第3章 锶的吸附动力学模型建立及吸附机理研究第24-48页
   ·实验仪器、实验试剂及分析方法第24-26页
   ·静态吸附实验第26页
   ·动态吸附实验第26-31页
     ·吸附量和解吸量的测定第27页
     ·各种因素对土样吸附锶离子的平衡吸附量的影响第27-29页
     ·各种因素对吸附速率的影响第29-31页
     ·锶的动态解吸实验第31页
     ·各种实验条件下土样对锶的平衡吸附量和吸附率第31页
   ·吸附动力学方程的选取第31-36页
   ·锶的吸附动力学模型建立第36-46页
     ·不同浓度时的吸附动力学模型的建立第36-38页
     ·不同 pH 值时的吸附动力学模型的建立第38-40页
     ·不同流量的吸附动力学模型的建立第40-42页
     ·不同粒度的吸附动力学模型的建立第42-44页
     ·综合模型的建立第44-46页
   ·锶的吸附机理的探讨第46-48页
第4章 铯的吸附动力学模型建立及吸附机理研究第48-66页
   ·实验仪器、试剂及分析方法第48-49页
   ·静态吸附实验研究第49-50页
   ·动态实验第50-53页
     ·各种因素对吸附量的影响第50-51页
     ·各种因素对吸附速率的影响第51-52页
     ·解吸实验第52页
     ·各种实验条件下土样对铯的平衡吸附量和吸附率第52-53页
   ·吸附动力学方程的选取第53-57页
   ·铯的吸附动力学模型的建立第57-64页
     ·不同浓度时的吸附动力学模型的建立第57-61页
     ·不同 pH 值时的吸附动力学模型的建立第61-63页
     ·综合模型的建立第63-64页
   ·紫色土吸附铯的机理探讨第64-66页
     ·铯离子交换吸附模型的反应机理第64-65页
     ·土壤矿物吸附铯的机理第65-66页
第5章 铀的吸附动力学模型建立及吸附机理研究第66-82页
   ·铀的化学性质第66-67页
   ·实验仪器、试剂及分析方法第67-68页
   ·静态实验第68页
   ·动态实验第68-72页
     ·各种因素对吸附量的影响第68-70页
     ·各种因素对吸附速率的影响第70-71页
     ·解吸实验第71页
     ·各种条件下土样对铀的平衡吸附量和吸附率第71-72页
   ·铀的吸附动力学方程的选取第72-77页
   ·铀的吸附动力学模型的建立第77-80页
     ·平衡吸附量与浓度之间的吸附模型的建立第77-79页
     ·综合模型的建立第79-80页
   ·土壤吸附铀的机理探讨第80-82页
第6章 研究区土壤样品吸附 Sr、Cs、U 的性能比较第82-85页
   ·研究区土样对 Sr、Cs、U 的吸附率不同第82页
   ·研究区土样对 Sr、Cs、U 的吸附速率不同第82页
   ·研究区土样对 Sr、Cs、U 的吸附机理不同第82-83页
   ·研究区土样对 Sr、Cs、U 的吸附模型不同第83-84页
   ·Sr、Cs、U 在研究区土壤样品中的吸附效果评价第84-85页
结论第85-86页
致谢第86-87页
参考文献第87-92页
附表第92-102页

论文共10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转型时期的政府治理模式选择
下一篇:论托妮·莫里森《最蓝的眼睛》及《宠儿》中的畸形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