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环境微生物学论文

氯苯甲酸降解菌的分离筛选及降解特性研究

中文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30页
   ·氯代芳香化合物污染概述第10-11页
   ·氯苯甲酸的微生物降解研究第11-17页
     ·好氧降解第11-15页
     ·厌氧降解第15-17页
   ·氯苯甲酸降解基因的研究第17-20页
     ·降解操纵子第17-18页
     ·可移动因子第18-19页
     ·降解菌的生物工程第19-20页
   ·氯苯甲酸的共代谢降解第20-24页
     ·氯代芳香化合物共代谢降解的生物学基础第21-22页
     ·共代谢动力学的研究第22-24页
     ·共代谢在生物修复中的应用第24页
   ·微生物固定化的研究第24-28页
     ·固定化方法及载体的选择第25-26页
     ·固定化对微生物活性的影响第26-27页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应用前景第27-28页
   ·研究目的和内容第28-30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8页
     ·研究内容第28-30页
第二章 污染区与非污染区生物降解氯苯甲酸差异研究第30-40页
   ·材料与方法第30-35页
     ·样品来源第30页
     ·主要试剂及实验仪器第30-31页
     ·培养基第31-32页
     ·土壤物理化学分析第32页
     ·土壤微生物数量测定第32-33页
     ·水质分析第33-34页
     ·降解单氯苯甲酸微生物的计数第34-35页
   ·结果与讨论第35-38页
     ·实验地区的自然概况第35页
     ·土壤样品物理化学性质第35-36页
     ·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及真菌的数量第36页
     ·污水样品的水质第36-37页
     ·污染区与非污染区降解单氯苯甲酸微生物的差异比较第37-38页
   ·本章小结第38-40页
第三章 驯化活性污泥中3-CBA 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降解能力比较第40-64页
   ·材料与方法第40-49页
     ·样品来源第40-41页
     ·主要试剂及实验仪器第41页
     ·培养基第41-42页
     ·降解菌的分离纯化第42页
     ·降解菌的形态观察第42-43页
     ·革兰氏染色反应第43页
     ·生理生化实验第43-45页
     ·几种测定游离氯方法的比较第45-46页
     ·不同菌降解3-CBA 能力的比较第46页
     ·高效降解菌S-7 对其它有机污染物利用实验第46-47页
     ·降解菌 S-7 16S rRNA 序列的测定第47-49页
     ·系统发育分析第49页
   ·结果与讨论第49-63页
     ·降解菌的分离和鉴定第49-54页
     ·高效降解3-CBA 微生物的筛选第54-56页
     ·降解菌 S-7 16S rRNA 基因序列的测定第56-58页
     ·降解菌 S-7 16S rRNA 基因序列分析第58-60页
     ·系统发育树的构建第60-62页
     ·红球菌在环境生物修复中的地位第62-63页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四章 红球菌株S-7 不同温度降解3-CBA 能力比较及降解机理初探第64-91页
   ·材料与方法第64-73页
     ·降解菌株第64-65页
     ·主要试剂及实验仪器第65页
     ·培养基及主要溶液第65-66页
     ·高效液相色谱测定3-CBA 浓度方法的建立第66-68页
     ·菌悬液的制备第68页
     ·菌株在不同温度下对3-CBA 的降解实验第68页
     ·无细胞提取液的制备第68页
     ·菌株S-7 降解3-CBA 酶系的定位第68-69页
     ·酶活测定第69-70页
     ·底物诱导对菌株S-7 全细胞蛋白组成的影响第70页
     ·菌株S-7 降解3-CBA 酶系的诱导性第70页
     ·HPLC 确定代谢中间产物第70-71页
     ·底物降解液的全波长扫描第71页
     ·质粒检测第71-72页
     ·质粒消除实验第72-73页
   ·结果与讨论第73-89页
     ·HPLC 测定3-CBA 浓度方法的确定第73-76页
     ·红球菌 S-7 在不同温度下对3-CBA 的降解实验第76-80页
     ·菌株S-7 降解3-CBA 酶系的定位第80页
     ·酶活测定第80-81页
     ·菌株S-7 降解3-CBA 酶系的诱导性第81页
     ·底物诱导对菌株S-7 全细胞蛋白组成的影响第81-82页
     ·HPLC 确定代谢中间产物第82-85页
     ·底物降解液的全波长扫描第85页
     ·质粒检测第85-86页
     ·质粒消除实验第86-87页
     ·菌株S-7 代谢3-CBA 途径初探第87-89页
   ·本章小结第89-91页
第五章 红球菌S-7 共代谢降解2-及4-CBA 的研究第91-100页
   ·材料与方法第92-94页
     ·降解菌株第92页
     ·主要试剂及实验仪器第92页
     ·培养基第92-93页
     ·分析方法第93页
     ·菌悬液的制备第93页
     ·共代谢降解2-及4-CBA第93-94页
     ·SDS-PAGE 凝胶电泳第94页
   ·结果与讨论第94-98页
     ·菌株S-7 利用葡萄糖共代谢2-CBA第94-96页
     ·菌株S-7 共代谢2-CBA 降解酶的诱导性第96-98页
     ·菌株S-7 利用葡萄糖降解4-CBA第98页
   ·本章小结第98-100页
第六章 固定化红球菌S-7 降解3-CBA 的研究第100-110页
   ·材料与方法第100-103页
     ·降解菌株第100页
     ·主要试剂及实验仪器第100-101页
     ·培养基第101页
     ·分析方法第101页
     ·菌悬液的制备第101-102页
     ·壳聚糖抑菌实验的研究第102页
     ·固定化微球的制备第102-103页
     ·不同固定化微球降解3-CBA 能力的比较第103页
   ·结果与讨论第103-108页
     ·壳聚糖抑菌实验的研究第103-104页
     ·以海藻酸钠为载体制备微球第104页
     ·以聚乙烯醇为载体制备微球第104-105页
     ·以海藻酸钠和壳聚糖为载体制备微球第105-106页
     ·以海藻酸钠和聚乙烯醇为载体制备微球第106-107页
     ·以海藻酸钠、聚乙烯醇和壳聚糖为载体制备微球第107页
     ·不同固定化微球降解3-CBA 能力的比较第107-108页
   ·本章小结第108-110页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第110-113页
   ·结论第110-111页
   ·创新点第111-112页
   ·建议第112-113页
参考文献第113-137页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第137-139页
附录第139-142页
 附录一 英文缩写表第139-141页
 附录二 主要菌株拉丁名对照表第141-142页
致谢第142页

论文共1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医疗废物热解特性实验研究
下一篇:血管生成素-1、血管生成素-2及Tie2受体在人体血管瘤裸小鼠移植模型中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