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上之境--中国传统图形之哲学精神
摘要 | 第1页 |
Abstract | 第2-5页 |
序言 | 第5页 |
一、关于本文的几个基本问题 | 第5-9页 |
(一)、中国传统图形的概念、范畴 | 第5-6页 |
(二)、中国古典哲学的概念、范畴 | 第6-8页 |
(三)、中国传统图形与中国古典哲学的共性 | 第8-9页 |
1、高度凝练的形式 | 第8页 |
2、运用隐喻、富于暗示 | 第8页 |
3、道不远人 | 第8-9页 |
二、中国传统图形概述 | 第9-35页 |
(一)、远古文明中的中国传统图形 | 第9-14页 |
1、生命之歌——物我交融的人类童年 | 第9-10页 |
2、祭祀歌舞——礼乐文化之溯源 | 第10-11页 |
3、远古图腾——偶像崇拜之始 | 第11-13页 |
4、灵动线形——线性艺术的萌芽 | 第13-14页 |
(二)、儒家文化下的中国传统图形 | 第14-22页 |
1、儒家之宇宙观 | 第15-16页 |
(1)、阴阳 | 第15页 |
(2)、乾坤 | 第15-16页 |
(3)、生死观 | 第16页 |
2、儒家之世界观——入世 | 第16-20页 |
(1)、礼乐制度——和谐社会的理想 | 第16-18页 |
(2)、龙飞凤舞——儒家理想的世俗化 | 第18-20页 |
3、儒家思想下的人——君子 | 第20-22页 |
(1)、中庸 | 第20-21页 |
(2)、仁义 | 第21-22页 |
(3)、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第22页 |
(三)、道家文化下的中国传统图形 | 第22-26页 |
1、道家之宇宙观 | 第23-25页 |
(1)、道 | 第23页 |
(2)、相对论 | 第23-24页 |
(3)、生死观 | 第24页 |
(4)、道教 | 第24-25页 |
2、道家之世界观——出世 | 第25页 |
(1)、无为而治 | 第25页 |
3、道家思想下的人——赤子 | 第25-26页 |
(四)、佛教文化下的中国传统图形 | 第26-31页 |
1、佛教的宇宙观——此岸彼岸 | 第26-30页 |
(1)、此岸——悲惨世界 | 第26-28页 |
(2)、彼岸——极乐世界 | 第28-30页 |
2、禅意世界 | 第30-31页 |
(五)、世俗文化下的中国传统图形 | 第31-35页 |
1、福 | 第31-33页 |
2、禄 | 第33页 |
3、寿 | 第33-34页 |
4、喜 | 第34-35页 |
三、中国传统图形构形特征 | 第35页 |
(一)、变形传神 | 第35页 |
(二)、方圆共喻 | 第35页 |
四、中国传统图形之地域、历史背景 | 第35-36页 |
五、中西图形比较分析——太极圆通与十字架构 | 第36-37页 |
结论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