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地区控矿因素及成矿模式研究
1 前言 | 第1-13页 |
2 地质历史与成矿背景 | 第13-18页 |
·区域地质演化历史 | 第13-16页 |
·成矿地质背景 | 第16-18页 |
3 控矿因素分析 | 第18-59页 |
·沉积作用与成矿 | 第18-21页 |
·早石炭世沉积环境 | 第18-20页 |
·晚石炭世沉积特点 | 第20-21页 |
·地层元素含量特征与成矿 | 第21-39页 |
·地层金属微量元素含量分布特征 | 第21-37页 |
·地层界面金属微量元素含量分布特征 | 第37-39页 |
·岩浆岩与成矿 | 第39-56页 |
·各类岩体中矿质元素含量特征 | 第39-40页 |
·后期热液对岩浆岩的影响 | 第40-42页 |
·岩浆岩的分布特征 | 第42-44页 |
·岩浆岩、地层、矿床间关系的探讨 | 第44-56页 |
·稀土元素含量特征 | 第44-53页 |
·铅同位素比值特征 | 第53-56页 |
·构造与成矿 | 第56-59页 |
·构造特征 | 第56-58页 |
·基底构造 | 第56页 |
·盖层构造 | 第56-58页 |
·构造时限 | 第58页 |
·成矿联系 | 第58-59页 |
4 典型复杂矿床——新桥矿床剖析 | 第59-107页 |
·矿床地质特征 | 第59-65页 |
·矿床概况 | 第59-60页 |
·矿体特征 | 第60-65页 |
·层状矿体 | 第61-65页 |
·夕卡岩型矿体 | 第65页 |
·矿石、脉石及矿物研究 | 第65-88页 |
·矿石 | 第66-68页 |
·矿石类型 | 第66-67页 |
·矿石结构、构造及分布特征 | 第67页 |
·各类型矿石间关系 | 第67-68页 |
·脉石 | 第68-77页 |
·蓝、白软泥 | 第69-74页 |
·铁硅质岩 | 第74-77页 |
·矿物 | 第77-88页 |
·黄铁矿 | 第77-81页 |
·胶黄铁矿 | 第81-83页 |
·其他硫化物 | 第83-84页 |
·磁铁矿 | 第84-85页 |
·菱铁矿 | 第85-87页 |
·重晶石 | 第87-88页 |
·成矿流体研究 | 第88-96页 |
·流体包裹体特征 | 第88-91页 |
·流体包裹体类型 | 第88-90页 |
·组合特征 | 第90-91页 |
·成矿温度、盐度及压力 | 第91-93页 |
·流体成分 | 第93页 |
·流体成矿分析 | 第93-96页 |
·矿床成因 | 第96-107页 |
·成矿物质来源 | 第96-101页 |
·矿质来源 | 第96-97页 |
·硫源 | 第97-99页 |
·流体来源 | 第99-101页 |
·成矿年代 | 第101-102页 |
·成矿过程分析 | 第102-107页 |
5 成矿模式与找矿预测 | 第107-118页 |
·概述 | 第107-108页 |
·地质现象再认识 | 第108-111页 |
·新模式的建立 | 第111-115页 |
·找矿预测 | 第115-118页 |
6 结论 | 第118-120页 |
参考文献 | 第120-126页 |
致谢 | 第126-127页 |
个人简介 | 第1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