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森林经营学、森林计测学、森林经理学论文--森林计测学(测树学)论文

高光谱遥感森林类型识别及其郁闭度定量估测研究

中文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8页
第一章 引言第18-36页
   ·高光谱遥感的特点第19-21页
   ·高光谱遥感的发展现状第21-23页
     ·国外发展现状第21-23页
       ·高光谱遥感技术概念的提出第22页
       ·航空成像光谱仪研制与试验阶段第22页
       ·成像光谱仪的发展与完善阶段第22页
       ·航空和航天高光谱遥感结合与发展阶段第22-23页
     ·国内发展情况第23页
   ·高光谱数据应用领域及植被信息提取技术第23-26页
     ·应用领域第23-24页
     ·植被的典型光谱特征第24-26页
     ·高光谱遥感植被信息提取技术和方法第26页
   ·高光谱遥感森林应用第26-32页
     ·森林生物物理参数提取第26-30页
       ·叶面积指数估计第27-28页
       ·森林树种的识别第28-29页
       ·森林郁闭度信息提取第29-30页
     ·森林生化参数提取第30-31页
     ·森林健康状态的遥感评价第31-32页
   ·高光谱遥感的发展趋势第32-34页
   ·论文的研究背景、目标和内容第34-36页
     ·问题的提出第34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34-35页
     ·论文的组织结构第35-36页
第二章 试验区概况与数据获取第36-48页
   ·试验区概况第36-39页
   ·试验区数据获取第39-42页
     ·遥感数据的获取第39-41页
     ·基础数据的获取第41-42页
     ·多光谱数据的处理第42页
   ·地面实况数据的获取第42-48页
第三章 高光谱数据预处理第48-80页
   ·HYPERION数据产品第48-49页
   ·HYPERION数据预处理第49-68页
     ·辐射定标第50-54页
     ·非正常像元的分类第54页
     ·未标定及水气影响波段的去除第54-56页
     ·像元值到绝对辐射值的转换第56页
     ·坏线的修复第56-57页
     ·图像的Smile效应第57-63页
       ·Smile效应的监测第59-61页
       ·Smile效应的去除与评价第61-63页
     ·垂直条纹的去除第63-68页
       ·条纹去除方法第64-66页
       ·条纹去除效果评价-MNF法第66-68页
   ·大气纠正第68-76页
     ·影响辐射失真的因素第68-73页
       ·基于影像特征的校正模型第70-71页
       ·地面线性回归经验模型第71-72页
       ·大气辐射传输理论模型方法第72-73页
     ·Hyperion 图像的大气纠正第73-76页
   ·HYPERION 数据的进一步处理第76-77页
     ·几何纠正第77-78页
   ·图像预处理结论第78-80页
第四章 森林类型的高光谱识别第80-104页
   ·遥感图像识别的一般过程第80-81页
   ·高光谱图像地物识别的优势第81-83页
   ·核心试验区及所用数据第83页
     ·核心试验区概况第83页
     ·遥感与非遥感数据第83页
   ·光谱角制图第83-96页
     ·分类策略第83-87页
       ·云和云阴影的去除第84-87页
     ·光谱角制图(SAM)第87-96页
       ·原理第87-88页
       ·SAM分类过程第88-89页
       ·像元纯净指数第89页
       ·N维散度空间旋转法第89-90页
       ·结果与讨论第90-93页
       ·精度分析第93-96页
     ·结论第96页
   ·基于光谱特征提取的监督分类第96-104页
     ·遥感数据第97-98页
     ·地面数据获取第98-100页
     ·图像分类与分类后处理第100页
     ·分类精度评价第100-102页
     ·结论第102-104页
第五章 森林郁闭度估测方法第104-124页
   ·引言第104-105页
   ·试验区与遥感数据第105-106页
   ·地面数据的获取第106-110页
   ·森林郁闭度定量估测第110-124页
     ·统计模型的郁闭度估测算法第110-119页
       ·光谱特征选择第110-111页
       ·光谱特征提取第111-112页
       ·主成分分析法第112-114页
       ·图像光谱值的获取第114页
       ·波段选择法(SB)第114-115页
       ·主成分变换法(PCA)第115页
       ·验证方法第115-116页
       ·结果与分析第116-117页
       ·精度验证第117-119页
       ·结论第119页
     ·线性混合光谱模型法第119-124页
       ·原理第119-121页
       ·分析方法第121页
       ·结果与分析第121-124页
第六章 结语第124-128页
   ·研究结果第124-125页
   ·创新点第125页
   ·讨论与展望第125-128页
参考文献第128-137页
致谢第137-138页
个人简历第138-139页
导师简介第139-140页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持和参加的科研项目第140-141页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或待发表)的论文第141-143页
附录3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其它成果第143-144页
附录4 高光谱成像仪系统介绍第144-147页
附录5 英语缩写名、全称及中文译名第147-149页

论文共1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交通肇事罪研究
下一篇:淋巴结阴性乳腺癌的预后因素研究--临床病例资料及肿瘤相关基因扩增分析